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鎖港南北石塔

澎湖多風沙、氣候惡劣,對生活造成極大的威脅,為抵抗惡劣環境,故多設置辟邪物-石塔,作為鎮風止煞之用。 鎖港石塔由南塔及北塔二者所組成,位於舊聚落北方,近三層樓高,石塔所在處原有一高起的小沙丘,為社里的靠山,因強勁的東北季風而漸消失,於是當地產生了一句諺語「鎖管港了一個山,豬母水了一個垵」,沙丘被吹到豬母水(山水)的港灣去了,所以在原址上興建兩座大石塔作為,以彌補「地理」之缺陷。 石塔為九層階梯狀的黑石疊砌而成的圓錐形塔,為澎湖石塔中,形式最為古拙者之一。最初,原塔有三層,高約3公尺,民國53(1962)年間,該里北極殿玄天上帝乩身指示,將倒塌的三層北塔重建為九層,南塔也一併重建。民國64(1975)年南塔再行整修。民國88(1999)年,進行附近環境整治,設置解說牌以及涼亭等公共設施,供前來觀賞的民眾使用。民國89(2000)年1月28日指定為縣定古蹟。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澎湖縣
    馬公市
    鎖港南段615地號
    2
    澎湖縣
    馬公市
    海堤段957地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澎府民禮字第05049號
    2000-01-28 00:00:00.0
  •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種類
    種類代碼
    A99


    種類名稱
    其他設施


    其他說明
    石塔


  • 現狀
    標的於2013年進行修復,目前整體保存狀況良好。
  • 外觀特徵
    石塔為九層階梯狀的黑玄武岩石疊砌而成的圓錐形塔,為澎湖石塔中,形式最為古拙者之一。原為玄武岩石建造,七層石塔形,民國53年重建後改為九層,為全澎湖最高之石塔,約11公尺高。 澎湖多風沙、氣候惡劣,對生活造成極大的威脅,為抵抗惡劣環境,故多設置辟邪物-石塔,作為鎮風止煞之用。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定期周遭環境清理。
  • 使用情形
    自由開放參觀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建築所有人
    澎湖縣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9261141#134
  • 主管機關名稱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澎湖縣政府
  • 室內特徵
    北塔地籍面積有2461.69平方公尺(744坪),塔底底面積周長約31.01公尺,九層總高10.96公尺;南塔地籍面積有518平方公尺(156.7坪),塔底底面積周長約30.54公尺, 九層總高10.94公尺。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澎湖縣
    馬公市
    鎖港南段
    615
    2
    澎湖縣
    馬公市
    海堤段
    957
  • 緯度
    23.52349
  • 經度
    119.602281
  •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