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薄瓷心器

陶瓷的製作自古至今己有數千年,製作技術也隨著工藝與科技的進步而推陳出新,尤其近年來3D列印技術的發展,也讓陶瓷成形技術推進到新的境界。傳統製陶的拉坯、土條、土板、注漿、鏇坯等是大家所熟知的成形技術,從常見的陶瓷器形上也大多可以辨別其成形所採用的方法。而在本作品上所看到的厚薄坯體交錯與多層次穿透空間,卻很難令人意想到其確切的成形方式,這是作品中最大的魅力。 作者透過可以燒成不同表面光澤質感與燒結溫度的瓷土製成泥漿,分層刷塗到氣球表面,再以油畫刀、橡皮刀、排筆等工具,在瓷土表面作上深淺不同的浮雕紋路,使坯體形成厚薄不一與不同的肌理,在燒成後經光線照射便產生豐富的光影變化。雙層薄胎碗則是以雕塑的方式,將內外雙層的透光薄胎用鏤空與浮雕手法,讓茶碗具有穿透性的空間交錯與光影變化。 作者畢業於高職美工科,專攻雕塑與繪畫,表現不凡,高職畢業時雕塑作品便曾入選全省美展。對於陶藝是從陶瓷產業出發,歷經原形雕模、產品設計、業務行銷到窯廠設置、生產等,累積豐富的專業經驗。因此轉向陶藝創作後,能克服技術障礙挑戰高難度的創作表現。(詮釋委員:劉鎮洲)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王元德
  • 日期
    年代: 202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