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上錯天堂投錯胎

  此件陶土雕塑作品以兩座書堆與其上的角色兩相對照組成。右邊的書堆上是一隻正在打瞌睡、戴著博士帽的小豬;左邊的書堆上有一位瘦小的土人,正辛苦的攀爬其上。左右形成有趣鮮明的對比,如一則寓言故事般的耐人尋味。細看之下,兩堆書的書名與大小不同;豬博士所在的書堆由較小本也較少的書堆疊而成;瘦小土人攀爬的卻是開本較大也堆疊更高的書堆;兩堆書的書背上各自一一地寫上了不同書名。   創作者創造的寓言是以兩種截然不同的形象比喻貧富,當豬博士可以從較少的書堆中建立起自己輕鬆的處境,瘦小的土人卻汗涔涔地在更高大的書堆中艱苦爬行;書堆於此比擬作社會階級/階梯,對照之下,看出社會貧富懸殊莫此為甚。另一層解讀,則或可視書堆為知識,因此讓人省思,在知識的追求上是寧願當享福的豬,還是願意當辛苦的土人?   創作者並不著墨於陶藝技法中的釉色表現,書名的標示與外表彩繪,以壓克力彩或許更能表現自如;反而著重於意象與觀點的表達,透過角色設定與造型的捏塑,賦予陶藝社會寫實批判的力道。   創作者連寶猜女士(1953)是臺灣早期陶藝發展中少數的女性知名陶藝家,在以器皿實用為生產主力的社會經濟氛圍中,勇於以陶塑創作表現藝術理念,並陸續結合焊鐵、不鏽鋼、光纖、繪畫等多媒材設計大型公共藝術,從事藝術創作40多年;曾拜師於雕塑大師楊英風、陶藝先進邱煥堂與林葆家兩位教授,於1978年臺北天母成立陶源精舍,從事陶藝教學至今。她以世俗化、為人親近的佛像造型雕塑受到廣大歡迎,並以投射人生百態的畫作、陶塑創作受到藝壇注目,藉由陶土說故事,用作品啟發人們的心靈。曾多次受邀舉辦海內外個展及榮獲國際多項大獎,作品典藏於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館。(詮釋委員:杜文田)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連寶猜
  • 日期
    年代: 200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