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雛顧名思義就是幼鳥的意函 ,幼鳥在成年之後,會離開自己的巢穴,學習如何飛行、如何自己生存,他們就是遵循著本能去達成他們所想,我們人也是一樣的,我們有求知慾,所以我們會去學習自己所感興趣的事;我們有物慾,所以我們會追求財富,來滿足自己個人的欲望;人們永無止境地追尋著自己的夢想,夢為一種欲望,欲望則驅使著我們行動,而成功造就了今日。我的作品以雛作為主題來做延伸,象徵著羽翼未豐,意指著人們有著無限的可能,不該止步於當下或滿足於有形的富足,更應該要跳脫出自己的舒適圈,踏上自己所無法企及的高度。(本文來源:台灣工藝競賽官網) 取名〈雛〉,乃是泛指鳥類的幼鳥,有頭、有尾,但羽翼未豐,卻仍有振翅的慾望,以槳代翅,不斷划動,永續前進。作者是先以實木木皮膠合,再用冷壓曲木的工法,取得適當的曲度後,形成鳥身;當中加入電力帶動的齒輪運轉,形成飛船的意象。這種結合科技與想像的創作,吸納了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作品的元素,卻也蘊含了中國古代鳳鳥文明的想像:「風」、「鳳」本為一體;太陽也稱「金烏」,每日從東方出生、升起,橫過天際,黃昏時墜於西方而死,第二天卻又浴火重生於東方……。 〈雛〉的創作想像,集合諸多文化元素,但技術的完成,卻是許多現代科技的加入。作品的較小尺寸,可做為純粹賞玩的趣味,一旦有機會放大、懸吊,則成為動力雕塑的公共藝術。(詮釋委員:蕭瓊瑞)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蔡子硯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