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生命特徵

系列作品名為生命特徵,描述不同生命階段的姿態,整體造型也結合宇宙天文的概念。 第一件為初始,型態由中心向外發散,向世界扎根,猶如宇宙大爆炸之起源,描述生命誕生之初,串珠元素是描述基因型態,構造能夠旋轉,意為向前進行。 第二件為囚牢,表達生命迷惘,困住的階段,開始接收到許多外在世界影響,生命容易迷失其中,構造上呈現雜亂不一致,可以轉動傾倒,看似有所空間,卻又繞不出去,型態較像是宇宙中渾沌的氣團。 第三件為探尋,開始找出生命出路,真正認識自己的過程,構造上在轉動、翻滾中,探尋屬於自己的空間,型態如同成形的星系,逐漸穩定。 第四件為平衡,懂得與世界相處交流,表達能與世界平衡相處,外在環境變動,我們也能夠有適當的回應去反饋,變得更柔軟有彈性,如同面對世界,如同應對社會,構造上施展外力旋轉或擠壓,皆能得到內部結構反饋,呈現一種制動之感。 核心部分都以"薰香"來表示,薰香載體意為軀殼,薰香點燃的輕煙意為本我意識,煙無形無色不受拘束,卻又真實存在,希望在生命各個階段,即使型態外在改變了,軀殼改變了,真實的自我還是能夠如同輕煙不受拘束,在每個階段彼此連結,維持真實的自我,不忘初心。(本文來源:台灣工藝競賽官網) 這是一件意圖顛覆傳統木作印象的創作,沒有任何一條直線造型的木材,而是以四組完全曲線造型的單元,組構成一個既像鳥類翅膀、又像螺旋機械的飛船,取名〈生命特徵〉,更在強調生生不息、繁衍不盡的生命動力。 這件作品運用了檜木、楓木、橡木、烏心木、胡桃木、柚木、紅酸枝等多種木料,透過冷壓曲木的技術,表現出木材柔軟、可塑的特性,在流線與曲度的迴旋、組構間,展現了一種優雅、無限延展的柔性生命力。 在傳統的木作成品中,垂直與平行的直線構成是基本的造型原則,那是為了實用與穩定的要求下,造成的木作印象;但張凱亘的〈生命特徵〉,刻意顛覆這種印象,沒有留給直線木料一點空間,如果有,也只是曲狀如弦弓間,作為活動小串圈中間的那些軸心。在中國傳統美學與哲學中,直線屬「乾德」,喻意方正;曲線屬「坤德」,意涵圓融;表現在中西建築上,分別為希臘式的立柱、山牆,和中國傳統建築中的弧型屋脊和燕尾、飛簷;〈生命特徵〉的創意,顯然和這樣的傳統文化有著隱隱呼應的意義。 此作為2019年台灣工藝競賽獲得一等獎的作品。(詮釋委員:蕭瓊瑞)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張凱亘
  • 日期
    年代: 201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