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年年有餘

  這是一只外形圓渾飽滿如聚寶瓶、細頸敞口的瓶器,外表展現陶藝家許朝宗獨創的鐵鏽質感釉色,搭配金彩仿古花卉與九魚連貫圖騰,饒富東方美學符號意涵。在鐵鏽質感與金彩唐草的相互烘托下,一方面彰顯器物質地之美,一方面細緻地含藏著美好祝福寓意。   製作工法上,瓶身為瓷土還原燒製成型,表面施予創作者以天目釉為基礎、含有三氧化二鐵的獨創鐵繡花釉,入窯還原燒1320℃,降溫呈窯變結晶狀,呈現如鐵鏽般的質感,散發絲微銀白光暉。接著,再施以釉上金彩彩繪;於瓶肩頸部分刷上大面積金水,揉合運用霧金與亮金的描金技法繪製金底其上的魚群與水草圖騰,形成些微的浮雕效果;瓶身部分則以毛筆沾取金水,工筆白描繪製花草,最後再進窯以850℃,氧化燒成固色。   許朝宗(1955),宜蘭人,出道於鶯歌仿古彩繪陶瓷外銷風潮的1970年代,歷經市拿陶瓷、吉洲窯,一路關注跟隨、掌握臺灣陶瓷產業動向。2015年受邀至德國名瓷MEISSEN麥森陶瓷廠駐村進行技術交流,以陶板作品「蛻變」獲麥森博物館典藏,為亞洲第一人;並於2019年榮選為「臺灣工藝之家協會」理事長。他嫻熟仿古陶瓷工法、工序與釉藥調配;研發鐵鏽花釉,並於金彩技法上有嶄新突破與應用,在仿古藝術陶瓷多彩豐富的樣貌中,開出一條具高辨識度的個人釉彩路線。   仿古藝術陶瓷涵蓋青花、鬥彩、粉彩、金彩等單獨或綜合運用的彩繪技法,以仿明清工筆畫的題材內容與筆法,於瓷器上繪製寓意吉祥美意諧音的花蟲鳥獸唐草,或是代表高尚品德的梅蘭竹菊蓮等紋樣。這些圖騰紋樣隨著明清時期的青花瓷器聲名遠播,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獨有的視覺語彙;例如,蝙蝠寓意福從天降、葫蘆音似福祿。本件繪有魚群嬉戲的現代圖騰,按此語彙原則,更能參透其「年年有餘」的美意聯想。(詮釋委員:杜文田)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許朝宗
  • 日期
    年代: 199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