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攢傳

來自中國古代糖果盒概念,在過去幾年來已不太常使用了,甚至多半是塑膠製品。作者進行改良,使外觀呈現出傳統工藝風概念的外型,在內部的使用性上,運用多層次,幾個大小不一的飽和概念,能夠多層次的轉動與組裝;讓過年的時候,繽紛的糖果可以呈現出更多樣的變化層次。此作品兼具了外觀與實用特性。(本文來源:2018年台灣工藝競賽專輯) 傳統華人新年文化中所使用的「攢盒」(俗稱糖果盒),與平日祭祀時所使用的「供盤」,皆是臺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禮器。「攢盒」有「十全十美」的齊全之意,目前市面上的全盒多數為塑膠製品,且因盒內有分格配置,不易挪作他用,作為代表文化習俗之物,一年之中只有過年時會使用委實可惜。 本作品從文化中貼近生活的器物作為創作基礎,在造型設計上以多功能的實用性作改良,以貼近日常生活的需求;製作方式與媒材將以傳統工藝表現,近年來許多當代設計師與傳統工藝師合作的作品,取材於自然的環保素材製作,透過設計將作品更貼近現代人的生活型態,藉由工藝師的巧手展現地方文化與人文智慧;紋飾上則不同於傳統的「攢盒」上所使用的中國或日本風格,而是以臺灣本土的文化素材為理念,讓使用者能夠在使用時感受到屬於臺灣的文化。(本文來源:作者提供) 這套漆器作品共有四個組件(碗、橢圓形碗、大碗及盤/上蓋)所組合而成,為2018年台灣工藝競賽創新設計組得獎之作品。主要目的乃為了祭祀用之供盤或一般使用之糖果盒所創作與製作而成,具有觀賞與實用之價值。作品之材質為木胎、內外加上黑色生漆,內側流線文飾相當優雅美觀,並於碗緣處飾以金邊與銀箔,藉以凸顯金元寶之意象。創作之主題「攢傳」用意良好,同時也以金飾圖案呈現於上蓋之表面,整體造形簡潔亮麗同時也傳達神聖吉祥之意涵。作品本身相當樸素與典雅,分開來使用或收合起來儲藏也相當方便節省空間,非常符合日常生活之實用性,該作品之典藏相當具有示範學習之作用。(詮釋委員:何明泉)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劉宇婷
  • 日期
    年代: 201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創作地點/創作地點: POINT (121.535496 25.042246), 創作地點/創作地點: POINT (121.512296 25.031963), 創作地點/製造地點: POINT (121.512296 25.031963), 創作地點/製造地點: POINT (121.535496 25.042246), 取得地點/材質取得地點: POINT (121.512296 25.031963), 作者或關係人地點/作者出生地: POINT (120.296427 22.664626), 作者或關係人地點/工作地點: POINT (121.535496 25.042246), 取得地點/藏品取得地點: POINT (120.691859 23.980797)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