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The tide of the soul

作品使用瓷土原料製成泥漿,運用石膏模具注漿成形。操作過程中分別將不同顏色之泥漿依序注入模內,利用石膏吸附水分之能力逐漸增厚形成彩色泥層。脫模後再予以壓擠變形而成為不同形態之造形,再經局部切削研磨而露出泥層之彩色變化,成為作品表現的視覺焦點。 作者運用模具量產的產業技術,製作量化之單一造形,再利用石膏模具吸水特性製成坯體彩色泥層,及軟坯擠壓變形的可能性,以表達自己對時間與情緒的詮釋。其中模具注漿成形的量化相同造形,可視為每日生活的日常,而不同的壓擠變形具與局部切削色彩,則成為每日生活中不同壓力的感受與情緒的抒發。如同作者所敘:「如同潮汐,每天都在不斷的掏空、填補,而日常同樣不斷經歷著失去與獲得,情感起伏和意識的探索,將如潮水般來往的情緒,凝結於某個生活物件之中。」 作者自小就讀美術班,對生活周遭的事物觀察入微,大學進入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接觸陶瓷材料後引發對陶藝創作的興趣,尤其製作過程中材質變化與心情轉換的契合與對映,成為創作中重要的表現元素。(詮釋委員:劉鎮洲)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陳子榆
  • 日期
    年代: 201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創作地點/創作地點: POINT (121.447632 25.005965), 創作地點/製造地點: POINT (121.447632 25.005965), 取得地點/材質取得地點: POINT (121.528713 25.050182), 作者或關係人地點/作者出生地: POINT (121.502178 25.02028), 取得地點/藏品取得地點: POINT (120.691859 23.980797)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