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九谷燒香爐

日本九州的有田地區,於西元十六世紀發展出各具特色的「伊萬里燒」、「鍋島燒」及「九谷燒」等不同風格的彩繪陶瓷器。其中「九谷燒」的特徵為:濃重色彩運用、獨特的構圖風格與繪畫技巧及底部的銘款等。 圖中這一件薰香用的小型香爐(高度只有八公分,直徑七點二公分),是「九谷燒」晚期的特色產品之一,與日本的「備前燒」、「清水燒」齊名。陶器表面的上釉,以紅色釉料滿塗為背景,然後搭配金箔裝飾或以金水釉藥描繪圖紋,這樣的作法在日本稱為「金襴手」,也可以稱為「九谷燒金襴手」。混有熟料的陶土素坯,上滿紅色釉藥,以820℃ 燒成的陶器效果,此階段性產品稱為「赤燒」;之後加上去的金色釉藥部分,必須第二次入窯燒烤,以低於本燒的溫度將金色釉藥定著,才算大功告成。因為大量生產的關係,金色圖紋的部分採用多種上釉技巧,分別為:簍空型紙貼付後刷塗、線條單獨模樣部分採特製橡膠章沾著釉藥蓋印及局部手工描繪等。 本香爐的形制與色彩特殊,帶有濃厚民藝品及宗教味道,通常會在日本國內的家庭祭祀場合、寺廟或特殊空間使用;此外國內、外的收藏家也會對此獨具特色的產品感到興趣。(詮釋委員:盧祥華)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194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