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觀世音菩薩象牙雕刻

跟觀世音菩薩象牙雕刻有關的相片,共7張
跟觀世音菩薩象牙雕刻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觀世音菩薩象牙雕刻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觀世音菩薩象牙雕刻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觀世音菩薩象牙雕刻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觀世音菩薩象牙雕刻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觀世音菩薩象牙雕刻有關的相片,第6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觀世音菩薩象牙雕刻

大約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在中國就有象牙製品在生活中被使用的紀錄,之後逐漸發展到象牙雕刻工藝的裝飾用品、禮器、文玩等,是一項古老的傳統工藝美術。 本作品老象牙雕刻的材料是採用硬度4.5,比非洲象牙(2.5)或亞洲象牙(2.0)高的一萬一千年前就一直冰封在西伯利亞及阿拉斯加凍土層裡,後來被人們挖掘出來的古生代滅絕動物猛獁象的牙。去掉牙皮之後的精選老象牙,質地細密,潔白、溫潤,品質絕對不會輸給非洲象牙或亞洲象牙,而且尺寸大很多,可以讓牙雕創作者能有更大的揮灑空間,在寶石業界素有「藏界白金」美譽,屬有機寶石。 圖中這一件〈觀世音菩薩象牙雕刻〉,造形簡潔,雕工優異,頭部背後的光環為可拆裝的選擇性附件,應用簡易榫接結合,方便移動時卸下,避免損壞;左手持帶穗的如意形雕刻、右手持仙桃,面部表情慈祥;頭部姿態些微向下,適合擺在高一點的位置觀賞,如客廳的大型古董架上或玄關、起居室空間的高櫃上適當位置;在臺灣經過開光的佛像,通常會供奉在家裡神明廳的「頂棹(長條形高桌)」上頭或佛堂裡的主位。(詮釋委員:盧祥華)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日期
年代: 1946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