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瓷偶表現一名手拿著溫度計與登記版的女孩;她戴著白色粉紅邊的帆船帽,穿著粉紅色短裙,搭配白色的鞋襪與白上衣,看起來像是制服,加上從她手上拿的道具,可推斷這位小女孩扮演的是一名護士。瓷偶以瓷土注漿成形,粘接上頭部、雙手與道具等其他附件,經修整後開始生檢手續,合格者進入瓦斯窯窯燒 (1250-1280℃),出窯後締檢燒成的白坯體狀況,良品才進入釉彩彩繪階段。 瓷偶臉上以水溶性顏彩描繪五官,著重於眉毛、眼線、眼珠和嘴巴部位,並須顧及到主體動作的方向與神情的表現,兩頰上的腮紅以噴槍上色。身上其他部位則使用油性介質調製色釉粉塗繪,整體上完釉色後再進電爐以低溫700-800℃烤約四小時著色。女孩瓷偶的顏彩很特殊,瞳孔、頭髮與嘴唇的繪飾詳細寫實,有著藍色眼珠與雀斑,是典型的美國白種人小孩特徵。身體彩繪重視立體感,以筆刷將裙子皺褶突起處刷白處理。 此件底部無落款,僅以貼紙標示SAMPLE NOT FOR SALE / JAPAN,以及淺刻紋MR,Maruri丸利。由此推知,此件是來自日本丸利作為廠房生產線上的參考範本。根據國外藝品拍賣網站上的資訊顯示,此件是屬於二十世紀一家位於美國麻州的禮物飾品生產公司Schmid,又稱為Schmid Bros Inc.,於1970年代開始取得迪士尼等受歡迎的卡通或插畫圖像的授權,使平面圖像轉換成瓷偶或瓷偶音樂盒等,向日本及臺灣丸利陶器大量訂製進口。以BUILDING ON DREAMS™ 「於夢想中成長」系列的「只要我長大」為主題,規劃了一系列孩童作成人角色扮演的瓷偶之一。丸利陶器股份有限公司 (Maruri Taiwan, Ltd., 1971-1994) 經營的工廠,由臺日股東合資,是1970年代帶動起臺灣苗栗裝飾陶瓷產業盛況的龍頭廠商之一。當時日本丸利公司在裝飾陶瓷方面的製造經營與貿易外銷已有三十幾年經驗,商品銷售至美國、歐洲。然而受到自身產業轉型與勞力不足的影響,轉而向海外尋找合作生產對象,看上當時臺灣苗栗公館一帶的製陶發展,加上當地乾淨能源的天然瓦斯,於是決定設廠。丸利公司將在臺灣苗栗加工的裝飾陶瓷商品外銷至訂製國,作為聖誕節或紀念節日的禮物或觀賞擺飾。(詮釋委員:杜文田)
其他地點/銷售地: POINT (-113.7508813 36.241886), 館藏地點: POINT (120.691862 23.980863), 其他地點/出貨港口: POINT (121.74336 25.131859), 取得地點/材質取得地點: POINT (137.0766 35.230928), 創作地點/製造地點: POINT (120.816839 24.53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