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青花描金琮式瓶

青花描金琮式瓶為圓口,方身,直腹,圈足,口與足大小相若。全器以釉下青花鈷料勾繪纏枝花草紋,入窯高溫燒成青花釉,後施金彩勾描紋飾輪廓,再低溫燒成釉上彩繪。器底落有「九谷外志人」藍彩方框款。 琮式瓶始見於宋代,宋代盛行仿古之風,此種瓶式為仿照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外形,再加以變化而成。瓷質琮式瓶承襲玉琮之內圓外方,只是玉琮內圓上下通透,而瓷製則加了圈足和底。 青花瓷自元代景德鎮窯區開始燒造,使用鈷料在瓷胎上繪畫,施透明釉後,高溫燒成。青花鈷料的著色力強,發色艷麗,紋飾鮮明清晰,因而深受廣大市場的歡迎,在中國製瓷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並影響日本有田、越南北部等周邊地區的陶瓷生產。(詮釋委員:盧泰康)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20世紀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