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仿磁州窯剔花牡丹紋瓷瓶

仿磁州窯剔花牡丹紋瓷瓶,特徵為:平口,短頸,平肩,弧腹向下漸收,圈足。除剔花處無釉外,通體施醬釉。肩部刻有以頸部為中心呈放射狀的蓮瓣紋。腹部至足部間有三層開光,皆以剔刻技法裝飾,第一層為纏枝牡丹紋,第二層為纏枝卷草紋,第三層為蓮瓣紋。足底無釉。整體造型渾厚穩重,利用胎體原色與醬釉的反差效果展現裝飾紋樣,紋飾內容樸質豪放,清晰明快。 本件瓷瓶器身剔除釉層的裝飾手法,亦見於宋元時期西夏的靈武窯,該窯因被發現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而得名,始燒於西夏,盛於金而終於元。受磁州窯裝飾藝術的影響,靈武窯主要以黑釉、醬釉剔花為主,並且廣泛使用白色化妝土。常見技法為在胎上施釉,再刻花後剔去花外的釉,露出胎色或化妝土,胎釉的色差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詮釋委員:盧泰康)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20世紀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