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八方貫耳青瓷瓶

中國靑瓷,自古聞名,也是最早的瓷器。靑瓷的形成,是使釉中含有較多氧化金屬物氧化鉄,在氧化焰中燒製成黃色,在還原焰中燒製成青色。在六朝時期青瓷的主要產地是以浙江地區為中心,青瓷的造型已經多元多樣,反映了瓷器的發展,已開始取代了銅器和漆器的地位。其主要品種有「壺、尊、罐、瓶、碗、盤、杯、盒、燈、薰、魂瓶、虎子」等,以越窯為代表。至宋代的瓷器,是工藝美術中最為傑出的一個品種,簡稱「宋瓷」。汝窯、官窯、龍泉窯、哥窯,都是青瓷。 龍泉靑瓷,這種「雨過天青雲破處,梅子流酸泛綠時」的神秘翠色,深受國人喜愛,一燒上千年。到民國時期,整個龍泉地區只有幾家窯場苦撐,而品質式微。1957年後,政府恢復青瓷之重視與提升,始再現風華,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議並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76個項目,這是全球第一個入選「人類非遺」的陶瓷類專案。 本件「八方貫耳青瓷瓶」,為仿宋代官窯貫耳壼,器形古典,釉色清幽,質感淵穆,開片自然,工藝品味殊為高尚。(詮釋委員:簡榮聰)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