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雕漆圓扁盒

北京雕漆是一項古老的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始於唐代,興於宋元,盛於明、清。此雕漆工藝,是將天然漆料在胎上髹塗,有時塗上數十層,甚至幾百層,至一定程度的厚度,再用刀在漆上進行雕刻花紋,由於漆色彩的不同,而有「剔紅」、「剔黑」、「剔彩」、「剔犀」、「剔黃」、「剔緑」等不同的技藝名目。北京雕漆以朱紅為主,黃、綠、黑等做底色。其工序要經過「製胎、燒藍、作底、著漆、雕刻、磨光等,各階段技藝要求都很高。雕漆的配色也很講究,過去只有黑、紅、黃、綠4種顏色,發展到近代有白、杏黃、茶紅、粉紅等20多種。每種作品也由單一色彩發展到多種套色。北京雕漆外表古雅莊重,紋樣嚴謹,雕工精細,是其傳統特點。北京雕漆在雕刻技藝上也有新的發展,過去一般是平雕,近年出現了浮雕、鏤空雕、立體圓雕。 本件作品是北京雕漆扁圓盒,盒之地面為黑色,經過雕刻的紋飾,因髹漆多層及黑朱異色關係,就顯得紋缐的多層次色彩,又精緻,又莊重,又古雅!(詮釋委員:簡榮聰)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