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蘇繡-普賢菩薩

蘇繍,原指江蘇東部各地刺繍之總稱,包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揚州等地的傳統刺繡。其中以蘇州刺繍最古且盛,至今流傳,故時下已為江蘇剌繍之一般總代名詞。 蘇繍是中國四大名繍之一,以其工藝細膩、精美,2006年被列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代以南通的沈壽最為出名,其作品屢次入遌國寶級贈品。據《說苑》記載,春秋時期吳國地區已經有「繍衣而豹裘」,三國時期吳國孫權的趙夫人擅長刺繍,能在方帛上繍山河城邑等圖案畫像,被當時人稱為「針絕」。宋代蘇州戶戶有剌繡,明代蘇繍成為「精細雅清」之地方特色。清代蘇繍鼎盛,民國以來逐漸式微,亟待保護! 蘇繍可分「傳統細繍、仿真繍、亂針繡」三大譜系,蘇繍有「圖案秀麗、色彩典雅、針法活潑、製作精細」之特色。在中國刺繡~蘇繍、湘繡、蜀繍、粵繍(以四大名繍),北京京繍、溫州甌繍、開封汴繡、上海顧繡、苗族苗繍中,蘇繍堪稱第一。刺繡的針法有「錯針繍、亂針繡、網繍、滿地繍、鎖絲、納絲、納錦、平金、影金、盤金、鋪絨、刮絨、戳紗、灑線、挑花」等等。用途主要包括生活裝飾,生活用品。 本件蘇繍作品「普賢菩薩」,頗具古畫風格,鑲在木座屏,顯得十分典麗清雅。(詮釋委員:簡榮聰)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中國蘇州刺繡研究所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