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雲中瓊花

緙絲,又稱刻絲,是中國傳統的一種絲織品,其特色是以緙織方式織造,緯缐並不橫貫全幅,而僅在需要處與經線交織,稱為「通經斷緯」法。其成品正反兩面如一,在不同色彩的輪廓之間並不相連,憑空背光觀察可見點點孔隙,有如以刀鏤刻而成。最初「通經斷緯」的緙織技法是用於毛織物,稱緙毛。至唐代開始將此技法用於絲品。南宋時期緙絲可模仿書法畫作,風格細腻柔美,欣賞價值極高。明清兩朝的緙絲中心在蘇州,在清代乾隆之世達到鼎盛,所産織品多供朝廷使用。今天緙絲生產主要集中在江蘇蘇州、南通一帶。公元2009年,緙絲織造技藝,以「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的一部分,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本件緙𢇃作品「雲中瓊花」,表現雪白瓊花綠葉,在雲中飄搖,一派仙姿。蝴蝶戀花停駐,不忍飛離,也藴涵天地的有情!(詮釋委員:簡榮聰)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黃薌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