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包容2009~16

包容系列的作品,是在表現剛與柔相互調合的創作思考。「剛」的部分是指陶器形狀,或材質物理性的堅硬及穩定性;「柔」的部分指的是釉(作者所謂「低溫釉土」)在高溫融熔狀態,受地心引力作用下流動的樣貌(當然是冷卻後所觀看的)。作者在這樣概念下,去操作「釉」的流動範圍、流速以及其「出軌」。而作品成功的前提是對這「釉」有清楚的認識,知道其合適的溫域,以致能夠預知在融熔狀態下移動多遠、立面與斜面的流速的不同等等。釉彩的網點像標竿(或記號),而整個釉面像是標竿移動的距離與流速軌跡的紀錄表格。這紀錄表格竟成了器物的裝飾。 〈包容2009-16〉經過方型、瓶罐器型,改採直筒形式,作者鍥而不捨地嘗試上釉及燒窯的方式,以追尋新的感受。凝固掛垂在直筒瓶口的厚釉,已不再是傳統的「釉感」,而是很實質和坯體相當的存在。(詮釋委員:鄭永國)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蔡榮祐
  • 日期
    年代: 200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創作地點/創作地點: POINT (120.6975206 24.060191804)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