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饅頭瓷罐

跟饅頭瓷罐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饅頭瓷罐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本組作品以餐桌上的常民食物「饅頭」做為發想,巧思轉化成桌上的擺飾瓷罐,外觀白皙渾圓之上有幾撇褐色抽象筆墨環繞點綴,如草書、行筆又如潑墨般的韻致,與蓋罐上的木質蓋鈕一起呼應自然。表面似有麵團柔軟時以手抓的痕跡,實則為拉坏作用所致,同時也手塑造形微調各個樣貌,賦予兩側尖突狀如手把的功用,為使圓球造形蓋罐穩立,底部飾有足。整體5件一組排列於底座上,底座也別出心裁地在邊緣角落共六處以瓷塊鑲嵌,其上以正楷與象形字體標示著:「天地山川日月」。 作品呈現質樸自然的氛圍,創作者在造形上多所下功夫,在瓷土拉坏的過程中聯想到麵團作用而成的「饅頭」瓷罐,有手作的捏塑整形與毛筆潑釉、水洗渲染的筆觸,並選取枯木裁切作表面碳化與平滑的處理後再與瓷坯接合,作為蓋鈕同時也如畫龍點睛般讓造形更突出。蓋子採取截蓋與容器主體貼合,提升容器的密封度,可作為餐桌上茶包、糖、鹽等食物之容器,亦可不用蓋子,作為花器使用。 創作者廖先立為南投縣陶藝家,於921大地震後,於一次拉坏體驗中發現土的神奇力量,深受感動而報名參加了「集集陶藝工藝師師資養成班」,期間也參加了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開設的專業陶藝研習課程,研習陶燈與餐具開發、手擠柸、釉藥研習等專業技能。2005年參加「林錦鐘老師釉藥班」,隨後於南投市貓羅溪畔成立了「立陶宛個人工作室」,始踏上陶藝創作領域之路。廖先立曾多次獲獎,早期有2005年臺灣陶藝新人獎銅奬、2006南投陶文化產品開發設計競賽優選、2007臺灣公藝競賽(傳統組)佳作等,近期有2019年廈門文博、東方茶席大賽茶具設計獎及2020年第八屆臺灣國際金壼奬入選。因工作室位於南投陶發源地,因此起心動念,以尋找南投陶早期製陶的元素來作為創作素材,特意尋找「魚池紅土」、「魚池白秈土」、「南投市原礦」以傳承臺灣製陶文化,前後花了十餘年時間,於2020年四月於南投虎山藝術館展出成果個展,有「水沙蓮漣」與「南投紅」這兩個南投在地元素的茶具誕生,彌足珍貴(註1)。(詮釋委員:杜文田) 註1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臺灣茶器陶藝作家-廖先立-南投市>https://tcmb.culture.tw/zh-tw/detail?id=486348&indexCode=Culture_People 臺灣生活新聞Taiwan Daily Network > https://youtu.be/QZslY5WAjro?si=V5m97qJ-JM1PGVlW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廖先立
日期
年代: 2010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座標系統
WGS84
向量空間資料
POINT (120.69260552 23.925070515)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