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蓮香器

這件高足碗形器皿以蓮花造形為特色,並附有圓頂蓋;容器口緣宛如蓮葉邊呈波浪狀,邊緣飾與一顆蓮蓬作為耳,方便提攜;蓋鈕也以蓮蓬造形替代。器皿周身共有四個孔洞,加上頂蓋上的雙花鏤刻,凸顯其散發薰香的功用,適合作為宗教祭儀或是居家使用的香器。此件器皿以手拉坯成形後再予以手塑變形口緣,整體除了內部,其外皆施釉色,色如茶葉末釉。茶葉末釉是高溫色釉,其呈色綠黃交融,起源於唐代黑釉;清末官窯追仿古釉色,雍正與乾隆時期燒製最為多見,其呈色原理在於「將一層綠色的鉛釉施加於另一層含有氧化鐵的黃褐色釉層上,兩層釉色交疊形成的釉彩仿如茶末,故稱之。」(註1) 此件作品由意展陶藝社燒製,取「蓮」具有清淨的意涵以及佛教的象徵物作為香器造形。佛教焚香最早起源於印度佛教徒打坐聽法時,驅趕蚊蟲、提振精神之用。作品兼具實用與美感,創作者以水準良好的工藝品質,打造機能性商品。 此件作品入圍1998年「臺灣生活用品評選展」決選(優選),此項競賽的參賽者以公司廠商為限,透過此競賽的推行,足見臺灣工藝廠商漸脫離代工模式,轉為具有成熟研發工藝產品的能力,並且超越於實用性之上,著眼於創造富本土特色,代表臺灣精神的產品(註2)。(詮釋委員:杜文田) 註1 參考自國立故宮博物院Open Data專區網站 https://theme.npm.edu.tw/opendata/DigitImageSets.aspx?sNo=04023004 註2參考本中心前所長翁徐得序文,陳文標主編,《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度臺灣生活用品評選展 工藝家邀請展》,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1998,頁3。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意展陶藝社
  • 日期
    年代: 199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創作地點/製作地點: POINT (121.35111699 24.95693245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