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脫軌--項圈、胸針、髮釵

台灣東部的交通以鐵路為主,這套作品以尋常熟悉的鐵道,順向行駛的造型中創造破壞常軌的交錯堆疊,使之產生立體層次。套組包括項圈、胸針、髮釵,主要以線材焊接成不規則的如欄柵或是軌道般的造型,中間搭配包鑲的血絲玉寶石,及穿過數顆黑膽石作為裝飾,血絲玉與黑膽石皆為花東的天然礦石,巧妙應用,作品命名為「脫軌」。 金屬採雙色電鍍,創作者很巧妙地將物件分成兩部分,分別電鍍成K黃與K白顏色,黃色金屬則以螺絲自白色主體背面鎖上固定。這套「脫軌」作品項圈的設計,是將一條銀線鍛敲整型成符合脖子弧度的頸圈,中間再串上黃金色小圈環及黑膽石裝飾,墜飾主體也是電鍍後再掛上銀項圈。由頸圈已經氧化略帶深色可知是未經電鍍的銀材。台灣業界普遍習慣即使是K金材料,也會透過電鍍,使成品顯得嶄新。由墜飾主體經過數年仍保持光亮的黃與白的色澤,可知電鍍確可維持飾品的光澤。又因為是硬頸圈的設計,配戴時則須由脖子側面套進項圈,胸針則採垂直式直線插針的配戴方式設計,加上一般首飾較少見的髮釵的設計,整套配件呈現流利的線條具時尚的風情。(詮釋委員:王梅珍)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廖芝菁、鱒工房
  • 日期
    年代: 199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取得地點/來源地點: POINT (121.529967 25.04746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