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檜木蒸籠(1尺2)

傳統檜木蒸籠在早期臺灣民間的生活裡非常普遍,隨著工商業社會的發展,大家庭組織逐漸轉變為小家庭型態,忙碌的現代社會專業分工愈來愈細,因此「炊糕」這種原本普遍的技能卻被工廠生產取代。大型蒸籠的使用在臺灣百姓的生活當中變成少見;中型蒸籠還可以在一些賣包子、饅頭的店家門口瞥見;小型蒸籠在未來的發展,若與電鍋結合使用,大有可為。 檜木蒸籠的優點,金屬製品無法取代。本作品取木薄片容易彎曲特性,由許多層木薄片連續性圍繞出厚實結構,木薄片的頭尾端、底部承重格柵及手把等重要部位,皆以細籐皮穿透縫合或綑綁,堅固耐用。在圈圍的上下緣口都有做出錯位卡榫,可多層堆疊,因為做工精細,因此氣密性甚佳。頂蓋呈微凸拱形狀,以複層桂竹篾壓二編織技法密集構成,底下有竹片支撐補強。整體蒸籠的隔熱性與保溫效果非常好,可謂先人智慧的展現。同時在綿密、溫和的蒸氣包圍下,蒸出來的食物特別好吃,風味獨特。當蒸籠用久了,若有損壞,可由專業師傅修復。 圖中這件中型蒸籠作品如果能仔細觀察,會發現其中有許多製作者的用心,無論是材料的挑選或工法上的運用都非常合理、講究,足堪稱其為優良工藝品。(詮釋委員:盧祥華)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陳錦煌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