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偉墓

黃偉墓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黃偉,字孟偉,號逸叟,別號逸所,汶水頭(今後水頭)人,生於明弘治元年(1488),曾任泉州府吏,明正德九年(1514)進士,初授南京刑部主事,治獄以清、慎、明、恕著稱,後升至南雄知府,省徭役、明禮教、禁游女、去淫祠,因當道所荐而改知松江府,屢有治績。後因直疏無諱,不附和當道,返鄉養親講學。在黃偉的影響下,民風習俗丕變,金門民間有「文章許鍾斗,品德黃逸叟」之俗諺,並稱誦其為「品德完人」,亦被列為溫陵十子之一。明嘉靖十六年(1537),泉州大饑,巡按李元陽請黃偉、許福及俞大猷代行賑災,黃偉殫精竭力而勞瘁成疾,終於次年(1538)三月十七日卒。黃偉墓造於明嘉靖十七年(1538),坐落在太武山北麓坡地上,稱「飛鴉落田」穴,氣勢頗為雄偉。前臨平疇,有斗門溪與金沙溪自二側緩緩流過,再會聚於墓前方不遠,背負太武山,以福建海岸諸峰為朝山,當時被列為金門四大風水吉地之一。 民國98年(2009),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金門縣政府補助修復完工,並增設墓埕廣場與解說碑記等設施。墓表向南側遷移至621地號邊界內,並設一亭。墓道碑聯外道路舖設石板路面。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金門縣
金沙鎮
斗門劃測段600、601、621、444地號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88)府民字第88009955號
1999-06-15 08:31:26.0
變更/修正
府文資字第1090011845號
2020-02-19 00:00:00.0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種類代碼
A12


種類名稱
墓葬


現狀
1. 古蹟本體結構現況良好。 2. 墓塋石縫間有植生竄生;墓道碑周邊長期受雜木包覆,影響參訪動線;而墓表背亭石柱雖非古蹟本體構造,卻遭以不雅文字噴漆汙損。
外觀特徵
一、 墓園 黃偉墓規制與明代《大明會典》規範相符,除墓塋本體外,墓埕立有石虎、石馬、石墓筆(石望柱)各一對。 墓塚分為上下兩層,底層用一整塊之石材雕成,中間部分凸出如口字型,頂層再加蓋以如覆斗式的凸字型石塊,此即金門俗稱之官印式「墓龜」,黃偉墓如一般明墓並未設置墓碑。護牆兩端上方頂以垂直的墓手,護牆中央即為埋骨所在。墓塚最後方護牆、左右護牆內側配以青斗石雕的短柱和欄板。 墓桌正面以浮雕竹節區隔成三堵,中為持扇仙人,配以相望的鹿和鶴,寓意為福、祿、壽,兩側分別有浮雕鯉魚躍龍門和鳳凰的圖案。 墓桌兩側伸出層層外推的兩段曲手,頭曲手間明堂即為祭祀空間。二曲手的內側各有一條石椅,以供祭祀的後人歇息。 墓塋前方為四方型的風水池,池內左右兩側各設一道有三階的樓梯。風水池的外側為墓埕,內埕地面略高,埕中央也設一階梯,階梯兩側各設有石鼓。石虎呈蹲踞姿,胸健突出;石馬則呈低首沉思狀。 整體墓園由正身墓牆至風水池,逐層低降,面寬卻逐漸向外開展,至石獸處又略向內縮,使得整座墓園高低有節奏,更顯氣勢雄偉。 墓園區分為墓塚區及民國98年(2009)新增之墓前廣場。墓塚區除墓筆及頭曲手局部採新作外,餘者均為原物,下埕及外埕則中央舖設石步道;墓前廣場及其兩側階梯、往停車場階梯則均為新設。 二、 墓表 墓表原物為直立式石碑一座,上半部所雕之字已磨損無存,下半部清晰可見,刻工極高,其上記載黃偉之生平事蹟,碑文尾端刻「金貴享撰」,金氏乃黃偉任松江知府所提拔之門生,曾多次來金碣訪。民國98年(2009)修復時除向南側移位外,另設基座及四坡重檐四柱石亭一座。 三、 墓道碑 墓道碑位於古官道路徑上,碑額橫刻「大明」二字,碑文為「中順大夫松江府致仕知府黃公暨安人陳氏墓道」。碑體高213公分、寬85公分。碑體下為贔屭,高約55公分(含基座),左右寬116公分、前後長115公分。均為花崗岩石材。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應定期清理植生,以維護古蹟本體構造及參訪動線。
使用情形
由黃氏族人清明祭掃。金門縣文化局設有解說牌、指示牌,開放參觀使用。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建築所有人
黃OO
土地所有人
金門縣政府
土地所有人
黃OO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2-325643#813
主管機關名稱
金門縣文化局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評定基準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金門縣
金沙鎮
斗門劃測段
444
2
金門縣
金沙鎮
斗門劃測段
600
3
金門縣
金沙鎮
斗門劃測段
601
4
金門縣
金沙鎮
斗門劃測段
621
緯度
24.4762537431105
經度
118.409155609781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
影音多媒體圖片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U103 金門縣 黃偉墓 (縣市定)01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U103 金門縣 黃偉墓 (縣市定)02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U103 金門縣 黃偉墓 (縣市定)03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U103 金門縣 黃偉墓 (縣市定)04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U103 金門縣 黃偉墓 (縣市定)05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黃偉墓01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黃偉墓02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黃偉墓03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黃偉墓04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黃偉墓05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黃偉墓06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黃偉墓07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黃偉墓08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黃偉墓09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黃偉墓10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黃偉墓11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黃偉墓12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黃偉墓13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黃偉墓14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黃偉墓解說牌


指定(登錄)理由
黃偉為金門明代第二位進士,在朝為官期間肯針貶時政,無所避諱;為人以品德著稱,人稱「介節雲間羶地」,讚其介質敢為之操守,更有「品德完人」之稱,同時被列為溫陵十子之一。民間俗諺:「文章許鐘斗,品德黃逸叟」,乃讚揚黃偉之品德。而後黃偉甚至神格化,被「汶源宮」、「慈德宮」及「秀溪宮」所供俸。另,今日朱子祠內亦懸掛「品德完人」匾供後人景仰,可見黃偉之深遠影響。 黃偉墓興建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位於太武山北麓的坡地上,為金門重要風水穴位,因地形似鳥張翼狀,氣勢雄偉,故稱為「飛鴉落田」穴。墓園於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完成修復,除一對石墓筆(石望柱)為後來修復工程仿作設立外,墓塋多為原件及原配置,保存良好。 黃偉墓古蹟本體應包括墓塚、墓表及墓道碑,其完整的明墓規制及石作技術,可清楚表現明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為我國少數保存完整之明代墓塋,具稀少性、不易再現。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