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八堡一、二圳分水門

八堡圳為彰化平原的主要灌溉水道,從二水鄉濁水溪畔引水後,自鼻仔頭(今源泉社區)分為流往西北的八堡一圳和流往西南的八堡二圳,其中僅田中鎮與二水鄉同時有八堡一、二圳穿越,除了二水鄉取水口處有特殊、大型水閘門與水道外,其餘各鄉鎮之水道並無太大差異。 八堡一圳即施厝圳,是施世榜以施長齡戶名籌款於康熙58年(1719)所興建之水圳;八堡二圳即十五庄圳,為黃仕卿先生於康熙60年(1721)年開鑿啟用,灌溉十五庄、二水、社頭等地。明治40年(1907)時,十五庄圳因工程修建而合入八堡圳中,稱八堡二圳。昭和7年(1932)時在鼻仔頭林先生廟旁的八堡圳修建進水閘口,並設第一、第二圳分水門,便於提供水量的分量調節與執行輪流灌溉。 目前位於二水鄉源泉村社區活動中心前面的八堡一、二圳分水門,結構為鋼筋混凝土造,八堡一圳的進水門分大小二孔,門扇大孔600M×150M,小孔200M×150,使用電動機械之閘門,八堡二圳的進水門與一圳相同,閘門後連接跌水工設施減緩水道之流速,目前所見到的八堡一、二圳分水門構造物,是為配合集集共同引水計劃工程,於1999年新建而成。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彰化縣二水鄉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799672
  • 所在地-經度
    120.644899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八堡一、二圳分水門
  • 參考資料
    楊素晴總編輯,《源泉水.歷史情—八堡圳傳奇》,彰化:彰化縣文化局,1995。 王貞富計劃主持,《彰化縣田中鎮文化資產資源手冊—關於二十二個里的文化資源》,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9。 台灣農田水利數位博物館:彰化農田水利會灌排系統,網址:https://www.tia.org.tw/digimuseum/default.htm
  • 現況
    目前位於二水鄉源泉村社區活動中心前面的八堡一、二圳分水門,結構為鋼筋混凝土造,八堡一圳的進水門分大小二孔,門扇大孔600M×150M,小孔200M×150,使用電動機械之閘門,八堡二圳的進水門與一圳相同,閘門後連接跌水工設施減緩水道之流速,目前所見到的八堡一、二圳分水門構造物,是為配合集集共同引水計劃工程,於1999年新建而成。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1895~1945)/清領時期 (1683~1895)/戰後時期 (1945~)
  • 撰寫者
    郭立媛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799672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644899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彰化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二水鄉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