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堡圳為彰化平原的主要灌溉水道,從二水鄉濁水溪畔引水後,自鼻仔頭(今源泉社區)分為流往西北的八堡一圳和流往西南的八堡二圳,其中僅田中鎮與二水鄉同時有八堡一、二圳穿越,除了二水鄉取水口處有特殊、大型水閘門與水道外,其餘各鄉鎮之水道並無太大差異。 八堡一圳即施厝圳,是施世榜以施長齡戶名籌款於康熙58年(1719)所興建之水圳;八堡二圳即十五庄圳,為黃仕卿先生於康熙60年(1721)年開鑿啟用,灌溉十五庄、二水、社頭等地。明治40年(1907)時,十五庄圳因工程修建而合入八堡圳中,稱八堡二圳。昭和7年(1932)時在鼻仔頭林先生廟旁的八堡圳修建進水閘口,並設第一、第二圳分水門,便於提供水量的分量調節與執行輪流灌溉。 目前位於二水鄉源泉村社區活動中心前面的八堡一、二圳分水門,結構為鋼筋混凝土造,八堡一圳的進水門分大小二孔,門扇大孔600M×150M,小孔200M×150,使用電動機械之閘門,八堡二圳的進水門與一圳相同,閘門後連接跌水工設施減緩水道之流速,目前所見到的八堡一、二圳分水門構造物,是為配合集集共同引水計劃工程,於1999年新建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