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原台南中學校講堂

日治初期,日方對臺實施的教育政策是以培養具有生產力的人民及能協助日人殖民臺灣的施行者為主,於1896年(明治二十九年)設置國語學校來培養教育國語的師資。 有鑒於小學學校教育無法滿足實際升學上的需求,於是建議成立中學校,並配合日本本土的學制,設立修業五年的普通中學科,以招收日籍子弟為主。當時在臺小學校畢業的學生與日俱增,中學校數量不足以容納所有日籍子弟就學。在歷經多年請願,一直到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9月終獲臺灣總督府首肯,在臺南設置中學校。 1914年(大正三年)總督府中學校官制改正,正式公佈創立臺南中學校,校名為「總督府臺南中學校」。二戰後,校名更改為「省立臺南第二中學校」,後改為「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本古蹟「原台南中學校講堂」興建於1917年(大正六年),隔年5月完工。70年代以後,由於講堂長久經歷人為破壞及自然劣化,許多重要的慶典已鮮少在此舉行。而1984年(民國七十三年)新建明德堂完工後,講堂的功能完全被明德堂取代。1989年(民國七十八年)整修過後的講堂則作為臺南二中管絃社的練習場所。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南市
    北區
    北門路2段125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中華民國87年6月25日87南市民文字第20283號
    1998-06-26 00:00:00.0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種類
    種類代碼
    A99


    種類名稱
    其他設施


    其他說明
    公告無說明


  • 外觀特徵
    「原台南中學校講堂」共分兩大建物,講堂與紅樓玄關,皆屬紅磚折衷風格。 「講堂」以英式砌法磚構承重,左右對稱的造型構成,入口位於整棟建築物的中央,面寬20公尺,進深約30公尺,南北側為高聳的山牆面,東西側則為磚砌拱圈結構。南側的迴廊為之主要出入口,迴廊的東西兩側端點以圓拱開口處理,而迴廊的南側式樣,有階梯的位置設置平拱,反之則設置圓拱。 「講堂」整體建築分為中央主體及東西側外廊,主體為大空間,雙坡式屋頂,鍍鋅鋼浪板屋面,南北向山牆面呈兩側凸,中間凹的形式。山牆的屋楣下有齒狀飾處理,山牆中央開有三個拱窗,拱窗上部以洗石子連接,形成似連續拱圈,屋楣至拱窗間有三條水平飾帶切割。山牆亦設雨庇,下有一道寬約115公分的水平飾帶,其下紅磚為山牆面的主要開口部,中間內凹部份共5個開口窗,兩側外凸各有一開口窗,北側飾帶下無開窗。中央主體的東西側有開高窗,高窗上有出簷作為雨庇,高窗上有一水平的出挑天溝,天溝上有圓弧型山牆的老虎窗牆,牆上有三個似連續拱圈,以洗石子連接形成的小圓拱窗。東西兩側外廊的立面牆體,柱與柱之間有連開兩扇拱窗,亦有天溝構造。 「紅樓玄關」則位於校園的最南側的建築,其玄關為中央突出的建築體,目前保留之表徵。二層樓的紅樓玄關面寬17公尺,進深約9.7公尺,高約11.2公尺(至天溝底),入口處無設計象徵其權力地位「車寄」,而設一巨大拱圈,拱石疊砌分明,中間的拱心石誇大,上方亦設三個方形開窗。兩側外凸牆體之一樓為方窗,二樓為圓拱窗,圓拱窗上部面塗白色灰泥。二樓的開口窗間有一水平飾帶貫穿,水平飾帶圈圍東側牆體經南側牆體至西側。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國立台南二中
    建築所有人
    台南市政府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2213597
  • 主管機關名稱
    臺南市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室內特徵
    「原台南中學校講堂」本體為矩型空間,分五大空間:集會場、講臺、奉安所、內廊、門廊。集會場為主要空間,總計五個出入口。面積約283.84平方公尺。講臺與集會場高差75公分,位於整體空間焦點位置。 奉安所面積約5.45平方公尺,為講堂內部特有空間布局,保留傳統日式建築工法,位於講臺後方,主要懸掛日本天皇照片。內廊為準備空間,長度22公尺與集合場相同,寬度約3.24公尺。 門廊位於講堂南側,最小寬度約1.85公尺,為同時期中學講堂中,唯一具有側廊之講堂,在空間意義上有仿造古羅馬神殿及中古時期教堂之祭祠宗教崇高意味。 講堂整體室內構造系統主要是柱樑系統承載上方木屋架,四周則為磚牆圍塑室內空間,牆面底部有一高約20㎝的磨石子舖面做為踢腳。因磚牆非承重牆,故開口上較自由。室內以磨石子為地坪。本棟建物的R.C構造,則見於樑、柱、牆、板,如左右廊道、南側廊道、北側的舞台上、講堂磚牆上圈樑及增建教室外廊等。 紅樓玄關為三開間的矩形空間,地坪為磨石子,牆面底部亦有高約20㎝的磨石子舖面作踢腳。設共四根磚造柱子,位於主要通道上,柱底置於磚造的底座上,柱頂支撐上方以白灰裝飾的混凝土樑,柱式屬托次坎柱式。玄關的R.C構造僅用於樓板、牆頂及入口柱列上的樑。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臺南市
    北區
    延平段
    1570
  • 緯度
    23.00547
  • 經度
    120.21381
  • 法令依據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中華民國71年5月26日總統令公佈)第27條
  • 影音多媒體圖片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多媒體名稱
    臺南中學校側面照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多媒體名稱
    臺南中學校內部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原台南中學校講堂01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原台南中學校講堂02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原台南中學校講堂03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原台南中學校講堂04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原台南中學校講堂05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原台南中學校講堂06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 指定(登錄)理由
    1.一九一五年建,台南州立第一中學內禮堂,為日治時期總督府中學校堂建築之代表。 2.該建物入口設有迴廊、兩側圓拱,中央大空間兩側通廊圓形及半圓型下長型窗,紅磚襯白牆成強烈對比,極具特色。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