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嘉義仁武宮

「嘉義仁武宮」位於現今嘉義市東區仁武里8鄰北榮街54號,創建於1701年(清康熙40年)。「嘉義仁武宮」主祀「保生大帝」,本名「吳夲」,為宋代名醫,是臺灣泉州移民及醫界的守護神。俗稱「大道公」或「吳真人」。 相傳「嘉義仁武宮」廟址原爲鄭氏時期仁武鎮部隊鎮守之地。1677年(明永曆31年)屯田此地部隊中,來自泉州府同安縣人士集資立小祠供奉「保生大帝」神像,作為屯田的守護神。至1701年(清康熙40年)諸羅知縣毛鳳綸(生卒年不詳)提倡建廟,因主神為當時仁武鎮官兵所供奉,將廟命名為「仁武宮」 。 「嘉義仁武宮」於1734年(雍正12年)曾重新整修,爾後於1812年(清嘉慶17年)擴建三川殿。迄清領末期「嘉義仁武宮」建築約108坪,廟地781坪,時人俗稱「大帝爺廟」。 日治時期1938年(昭和13年)嘉義市尹「川添修平」因皇民化運動進行廢合寺廟,使得「嘉義仁武宮」神像被移奉嘉義城隍廟,宮內所有文物全部遺失,僅存安奉城隍廟開基保生大帝等神像及道光年間石香爐。1945年後,嘉義士紳集資購回「嘉義仁武宮」產權 ,1947年1月恭迎保生大帝神像歸廟安座。自1961年起,「嘉義仁武宮」經歷多次重修三川殿、拜殿、後殿、廟埕等 。1985年「嘉義仁武宮」增建後殿,成為三開間、三進深格局的廟宇。「嘉義仁武宮」於1998年4月30日經嘉義市政府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古蹟本體包含廟宇三川殿、內埕、正殿以及附屬空地。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