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木笱與竹笱

      鄭丁界先生因為早年跟隨父親從事相關的水利工程,後來也獨當一面來承包水利會的招標工程。他指出石笱製作有一定的規格大小,在濁水溪北岸八堡圳所使用的石笱主要是以木材製作的角笱為主,在南岸的嘉南大圳才用竹子製作角笱和圓笱。

      當時在施作水利工程時,最主要用來阻擋水流的木笱,高度從4尺到11尺都有,甚至也有勉強做到12尺的高度,每次工程都會按照水利會的設計圖來施作不同大小及數量的木笱,這種木笱的底部是方形的,上方呈現錐狀且木材會互相以卡榫固定,也常被稱為角笱;而如今較常見的竹笱則是放置於木笱與木笱內側,填補其空隙作為輔助木笱擋水的補強功用,其底部設計為圓型,在竹材長約2尺處會反凹進去卡住底部固定,高度則是一米8(180公分)的規格。當時製做石笱的材料,主要都是去名間鄉的施厝坪那裡買適合製作用的木材,這種相思木的特性很堅硬而且又長又直,後來沒有了就改用雜木來製作。竹材則是到竹山購買,其中用來綁笱的藤在中部較少,主要都是去臺南購買由印尼進口的藤回來使用,藤的特性是泡在水裡更好用也有彈性,用鐵線去綁反而容易斷掉。製作好的角笱與圓笱會以大小石塊填入籠內攔導溪水,也會用稻草裝填載石縫間的空隙以減少漏水,因此又名石笱或籠仔笱。

基本資訊

  • 取得方式
    獲贈
  • 別名
    籠仔篙、角笱與圓笱
  • 撰寫者
    郭立媛
  • 創作者
    不詳(存放於彰農米糧)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05/14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存放位置
    彰農米糧商行門口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1895~1945)/清領時期 (1683~1895)/戰後時期 (1945~)
  • 地點
    拍攝地點
    彰化縣二水鄉彰農米糧商行 (120.61618599999997, 23.81177)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