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丁界先生(1935年生)為二水彰農碾米廠第一代經營者鄭坤彰先生的二哥,他們的父親原本就有承包濁水溪沿岸八堡圳相關的水利工程,鄭丁界先生在當兵退伍後約三十幾歲的年紀(約民國50幾年左右)跟著父親一起在水利工程現場學習,後來就開始承接水利會招標的相關水利工程。每當濁水溪遇到西北雨後的大水來襲或是颱風造成的河道變遷等因素,強勁的水勢會將放置在名間鄉濁水溪沿岸八堡圳引水口的石笱沖毀或沖走,因此水利會就會將行相關水利工程的招標。每次的施作工程,都會先由水利會的人繪製工事設計圖後,再按照設計圖來施作不同尺寸大小的石笱,水利會的相關人員也會在現場針對河道情況適時修正設計圖,調整設置石笱的數量與大小。鄭先生表示每次承接的工期約半個月到一個月不等,如果遇到雨季時,往往只要石笱被濁水溪的大水沖走就必須要重做,為了加強石笱的耐用度,後來也曾使用鋼纜來補強或連接石笱,避免太容易就被大水沖毀。
每次的工程會視工作的困難度與需求來決定找多少師傅,通常師傅最少有二、三十個,普通工人最少也會有三、四十個。這些師傅中除了要會綁笱也必須協助下水放笱,因此許多都是擅長游泳潛水的人。另外,也會找許多小工(雜工),主要都直接在名間或二水當地找人。當時的工資計算方式,製笱師傅是以製作的大小與數量來計算工資,現場挑石頭的工人,則會依石頭大小發給5種不同形狀的小鐵牌,一天累計下來的總數就是當天的工資;如遇到具有危險性的放笱工作時,鄭先生也會視情況給予較高的酬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