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拔河

馬祖中學在初中時代,每一學期都會舉行一次班際拔河比賽。當時沒有依年級來分組,比賽時,只要雙方互點人頭數是否吻合即可。這種立足點不公平的規則,說也奇怪,居然沒有其他導師提出抗議。

56學年度,駱老師師大學成回鄉服務,他是初二甲班導師。對行之有年的比賽辦法提出異議。此時,運動實力最強的班級是初三乙班,因為人高馬大,各項運動都是稱霸校園,籃球、拔河的冠軍更是囊中物,所以「宿敵」特多。當駱老師提出,「以秤體重」取代數人頭時,立刻表決通過。記得賽前兩週,每天中午都有班級到大禮堂秤體重。人人光腳、打赤膊,只穿一條內褲的站在磅秤上,如同新兵訓練中心的體檢一般。因為事無前例,大家嬉笑吵鬧,好不快樂。

新辦法果然奏效,各班選手總體重不相上下,但人數可大不相同。二甲對三乙,未賽先轟動。賽事在升旗典禮後舉行,人都有同情弱者的惻隱之心,當時全校僅僅7班,二甲卻得到7分之6班級的加油聲。連拔三局,三局平手。再拔兩局,仍然不分上下。訓導處基於「人道」考量,宣布擇日再比。

兩小時之後,參賽者雙手開始發抖,無法握筆;次日起床,無法彎腰繫鞋帶,更別說蹲廁所了。擇日再比,二甲敗北,但雖敗猶榮。因為精彩的戰況,一直令全校師生樂道不已。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馬祖高中校史室
  • 撰寫者
    陳高志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62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