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位移

計劃描述:一個黑白影像投影在兩個螢幕上。一個男人的頭,蓄著鬍子與長髮,跨在兩個螢幕之間,因此從每一個角度都可以看見他。然後一個螢幕上的影像被這個蓄鬍男人的泥像所取代。當一注水流從這個男人的頭上沖下來時,傾盆而下的米粒則灌到用泥塑的頭上。就在水將男人的頭髮沖的服服貼貼的時候,米粒則塞滿了整個用泥塑的頭上。漸漸地,發芽的米粒覆蓋了用泥塑的臉,而男人的鬍與髮也在此時開始掉落。泥中的米粒長出鬚根之時,男人也失去了所有的毛髮而變成了光頭。如果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兩個影像,就在真人張開眼睛的時候,完全被覆蓋住,用泥塑的頭則被放置在一片稻田之中,融入其中難以辯識。而就在男人凝望之際,起了一陣風吹過了稻田。創作觀念:佛陀指出當你超越對世界的關懷,心靈的清明就再也不被俗事所遮蔽;而只有在心靈達到忘卻俗世的一種純淨狀態,人們才能真正地了解生死的意義。這則教誨引起許多佛教思想家的爭辯。在第六世紀時,神秀在他修行的廟裡牆上題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而慧能,同樣住在廟裡的一個窮和尚提出相反的觀點,他在神秀的偈文旁撰作:「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TheUncertaintyofWindPower》強調的正是這兩個觀念。當人頭代表著神秀的菩提樹及明鏡臺時;泥塑的頭所代表著慧能觀念的根本,也就是無論身體上發生什麼事,心靈永遠不會惹塵。用嚴謹的佛教用語來說,這部影片略敘了神秀與慧能二偈,而讓觀者去決定哪一種說法較為真切。然而,這件裝置作品還有一個潛在涵義。當人頭代表的是根本的佛教教義時(必須拋去所有的煩惱,才能睜開眼睛看的清楚)。泥塑的頭則是對於基督教義的描述,在聖灰禮儀讚歌中如此解說,「你既是土,將歸於土」。泥塑的頭是用土做的,在四季中如生物般地生長,可是終究會回歸成泥土。其實佛教的想法是開放的,基於個人的能力來超越生死。而基督教哲學是基於循環創造論,終將回歸到初始的狀態。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陳永賢
  • 創作日期
    2006/8/23
  • 地點名稱
    四季
  • 緯度
    24.4858
  • 經度
    121.42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