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訊息人

傳統肖像畫的目的在於再現對象主體的個人特質,甚或美化表象以達成歌功頌德、永世流傳的目的。但是當「ME」(我)在數位時代裡,成為複雜的資訊綜合E世代,「ME」在數位媒體裡,不再具單一指稱「我」,不再僅具有存在的單一情境與身份表徵,透過數位訊息的存在,受訊息滲透與浸蝕,「ME」成為複雜的被電鍍物體(Multiple-Electro)。「訊息人」之數位時代的肖像畫,以真實人物為對象,進行數位再現,但卻在再現的過程中,以訊息取代人之存在主體,重新建立人的數位時代之主體特徵,在在數位資訊衝擊下的個體,漸漸消失了個人存在的外貌特質。生存於訊息充斥的數位時代,面對網路、電視、報紙媒體所形成的巨量訊息,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要捕捉每一個訊息。我們卻也是訊息製造者,以e-mail傳遞訊息彼此溝通;在MSN上談心聊天;透過手機簡訊,留下訊息給彼端;以部落格書寫個人情感與經驗,邀請認識的或不認識的他者觀看。人透過訊息的傳輸與訊號轉換,以訊號重新顯現存在的主體。此訊息呈現,是透過科技產生的虛幻假象,使發送端與接收端以為接收到或感知到,但是其實意向到的只是訊息符號而非個體本身。JennyHolzer所強調的以訊息語言呈現意義,但是當訊息的存在本身只成為一種符號時,訊息語言的意義是否以然消減為無意義,依附於訊息存在的個體,是否仍存在於此。此作品《訊息人》(InformationME)重新省思數位時代訊息所呈現的人之存在主體。互動說明:1.當參與者站立於螢幕前時,身體被攝入,並成為螢幕中的影像。2.影像將變化成為僅具外觀形貌之剪影,不斷變動的文字訊息填充剪影。3.參與者可透過手機簡訊傳送訊息至螢幕中,成為即時訊息並由畫面上方飄落,並沒入影像剪影之中。4.參與者輸入之文字訊息,將被儲存成為資料庫,並與之後的訊息組合變化。5.由參與者透過手機簡訊傳送輸入之文字內容,並不以程式控制參與者輸入之文字內容,並且不過濾文字內容。此目的在於彰顯經由數位轉譯後的訊息呈現意義與輸入者意欲的訊息意義之感知差異性。6.無人參與互動時,則顯示之前參與者之互動內容。7.作品背景則隨機選擇畫面中之文字訊息,轉換為色彩呈現。8.以古典鏡框同時呈現出真實與攝影機攝入之人影鏡射。

基本資訊

  • 其他貢獻者
    所以然科技藝術實驗室
  • 創作日期
    2007/7/30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