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逝去中的風景-經過Ⅱ

2011年《逝去中的風景—經過Ⅱ》為2007年《逝去中的風景》的延續;「逝去中的風景」系列,從對於一個缺乏記憶的城市的思考,往內轉向至「家屋」及「身分」的想像及釐清,三投影裝置《逝去中的風景-經過》(2007)描寫從廢墟整修好的自家住宅及穿過隔壁兩旁的廢墟,除了一個幸福家屋的想望之外,這群廢墟住宅也見證了台灣當時經濟起飛的一般建商的心理投機取巧、抄短線、暫時性及將就的性格,雖然這些住宅蓋好的時間約二十幾年而已,但因偷工減料、趕工的情況下崩壞殆盡,這「暫時性性格」的心理意識狀態也蔓延了整個台灣人民的普遍心理,也構築了某種深沈?在的集體記憶。《逝去中的風景-經過》三投影裝置,以三台固定於纜索上的攝影機,以直線動態運鏡的方式,拍攝居家和周遭的環境自宅住家及旁邊已呈廢墟狀態的無人住所、住家旁的森林,以及開車至台北市中心所行經之路。攝影機本身運動的速度被刻意突出,「動態式」地紀錄日常生活,猶如使觀者跟著攝影機以另一種速度「穿過」生活內在的片刻,這兩種時間的行進交錯,試圖產生「對片刻時間的透視」-「穿過」某個正逝去中的瞬間。在作品《逝去中的風景—經過》(2007)之後,總覺得有些話沒講完,不論是對於影像的態度、技術的可能、甚至是來自於個人的生命經驗。2009年第一個小孩出生四個月後,父親胃癌去世,四個月中面臨新生老去的衝擊,隨然早已不斷演練扭轉生命中的遮蔽,但還是有著對於事物「逝去中」難以釋懷的傷感,於是2010年開始製作「逝去中的風景—經過Ⅱ」,為之前作品的二部曲,實際的生命經驗使此次的作品中透露出更多關於「逝去中及消長」、「輪轉」及「相滅相續」的概念,並藉以完整之前的想法及目前的狀態。本件作品除了「微自傳」的文體並嘗試以「微敘事」方式,創作一個介於錄像藝術與電影之間(外)的動態影像作品,並藉由「家」、「記憶」、「輪轉」及「時間與廢墟」等概念為其隱喻。(文節錄自袁廣鳴創作自述)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袁廣鳴
  • 創作日期
    2012/12/17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