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THELOVE-HOUSE

追尋「理想文本」:互動創作羅蘭巴特(RollandBarthes)的「理想文本」(theidealtext)與現今網路超文本創作在形式上非常相似,連多首先點明並加以引用,嘗試提供多向閱讀形式一個觀念源頭,或把論述反過來,分析現今網路超文本創作實踐了巴特夢寐以求的理想文本。如此,超文本和巴特的理想文本在實踐與理論上相互支援,於論述上形成迴圈,為彼此的出現和存在共織看似創世紀的神話:神依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人是神的形象具體化,個人在這件作品扮演既是創造者又是被創造的角色。支持者樂在其中的遊戲解放,反對者則稱活受罪,甚至反感至極。在THELOVE-HOUSE中觀眾既是一般的觀者又可進入空間(房子)參與作品的進行,作品更必須透過觀者才有辦法去執行。其本身提供不同的運作方式(結局)建構一個多向思考的參與空間。透過創作想像,本身可另行發展出具美學層次的內涵。「交際」本就是這件作品的特徵,自由的角色扮演,造成百花怒放自是必然現象。THELOVE-HOUSE這件作品基本上所要講的是一個消費性的速食愛情觀點,任何人都可經由這樣的方式得到情感的慰藉。與一個多重角色扮演的樂趣﹐網路上交友區性別變換比例高得離譜。換個性別嘗試新感受也許是出於好奇心,而扮演女性比較能夠吸引男性連線者,則純粹是基於異性相吸的考量。另外也有人玩多重身分的花招,以重複連線的方式取得不同身分,以上演一齣自導自演的傀儡戲。互動的設計超連結(hyperlink)可創造多向觀賞路徑超連結的媒介或一組互動遊戲。這樣的互動設計造就了互動閱讀行為,歸為互動文本。藉由文字圖形化,呈現單一項媒材無法達到的藝術效果。「網路藝術」中連結除做為一般連結工具之外,透過自我創作想像本身可另行發展出具美學層次的內涵。這是一個模糊不清的世代,拒絕凝視、不願明說,也不需要清楚的愛與恨。網路空間剛好彌補了這個空缺。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吳達坤
  • 創作日期
    2006/8/2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