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虛擬舞台之互動式藝術表演-掌中戲

抽出文本的前後順序,舞台狀態處於定格模式,傳達並非文本中意義。以純化技巧處理空間的概念,讓互動式表演事件回歸於,操偶者,實體偶與虛擬偶之間。呈現一的新數位化的空間觀念,提供模擬鏡射的虛擬空間。其模擬鏡面材料的質感,衍生如鏡射般的多層次效果,營造無限延伸的空間錯覺,讓“虛擬舞台”介於真實與非真實的狀態。在此模糊界定的虛擬空間之下,加入傳統布袋戲元素,這衝突的元素加入,所要呈現不再再是單純空間,而是透過鏡射而成的空間假象,所形成一處表演舞台。引用傳統布袋戲西遊記之人物角色,將劇碼定格處理,在鏡射效果下,顯示鏡射影像的多層次複製與交疊之中,表達神怪角色在對峙時的一幕。虛擬無台上表演的角色,包含操偶者、實體偶與虛擬偶之間,在虛擬舞台上相互的執行表演動作。真實與非真實的過渡,在多層次的角色中模糊輾轉呈現在虛擬舞台。演出角色在虛擬舞台中,帶著一人分飾多角的表演方式。此時,“偶”同時介於主體與客體交互錯置之間。三種角色性質的存在,一是中真實存在於虛擬世界的3D戲偶,一是原本應存在於真實舞台上的實體戲偶,一是操弄戲偶本身的操偶者,三個“偶”原本應各自處於各自應該存在的空間,在這裡,卻被像拼貼一般,直接而毫無修飾的呈現在畫面上。與其說是火雲洞裡,紅孩兒與孫悟空對戰的戲碼,不如說是觀眾在參與的過程中,自我對話的展現。在不同觀眾的參與之下,永遠沒有相同重複的戲碼會上演,戲也不曾真正落幕,始終是在這個被截取的片段中,不斷進行。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呂凱慈
  • 創作日期
    2006/8/2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