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紀錄「零秒」

若說「裝置藝術」是以呈現「場所」的方式提供一個現時現地的空間感知經驗,對我的創作而言,則是一種「時空裝置」,在這裡是此時此地,亦是無限迭迤的彼時彼地。我的想望是「製造」一時空,像個「膠囊」一般封包起來的時空、不具場所意義的時空,「異質」的美術館空間或待定義的「荒原空間」都不是呈現它的必須條件,這時空是一個沒有現世脈絡的「另時空」,是與觀者的感官之間完全開放交流的時空。在我們的時代─生化與資訊空間(Cyberspace)的時代,我們的世界經驗已改變,我們是資訊空間中的流浪者,是從歷史與場所、時間「獨一無二」的壓抑中逃脫出來的遊民。電子傳訊已使許多遠古天馬行空的想像成為真實的人類景況,1997年火星登陸計畫成功,人們將要看到自己複製的「身體」…。面對比想像更超現實的世界,是令人亢奮還是焦慮?在很長的歷史時期中,人工的東西總是同時表現對自然的借鑒或與其對立。之後,我們進入自然與高度人為複合的交接中,對自然的借鑒已逐漸減少,對於整個超速、接近詩意的技術飛躍,我們仍深陷於變化的新鮮感中,尚無法掌握、創造新的景況;這似乎是科技與藝術對談時的迷惘窘境。長時間以來,現代專業的教條被強化和神秘化,取代原始巫師的角色,禁錮了我們的身體與心靈;是否如柏格森所言,我們對物質和心靈仍一無所知?像古人一樣,我們轉向神話和夢想,重新採取一些可隱晦解釋而難以理解、複雜的觀照方式。時代的焦點將聚集在感覺的提高上,在革命性的「現代」之後,我們需要新的和諧,是寶瓶時代靈性與幻象的新融合,人們需要一種具穿透般的無限觀照方式,像揭開宇宙面紗,看見原子、分子和星系的舞蹈。我們常是在世界切換的同時才意識到之前的經歷時間是一個虛擬世界,製造一個「未來-虛擬」嵌入記憶、期望在連續的整體中,以一個擬生的晶片植入神經系統,電波交感的火花迸發於相觸的剎那;而後,異質訪客將悄悄竄延蔓生…。創作的經驗對我而言像是一個與異次元接觸的現實經歷,在冥冥中閃露的初始幻象是創作實踐的召喚。在懵懂中創作─欲逼近的衝動臨界是記錄「零秒」─以我與時空瞬息共振的方式,記錄那消逝已久又輪迴再現的原初基點。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林俊廷
  • 創作日期
    2006/8/1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