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到目前為止,透過思考主體的有意識活動而建構、組織以及具體化的歷史世界是一種心靈的領域。然而心靈只有在沈浸於合適的活動之中,也就是藝術、宗教以及哲學,它才會完全地實現,並以它真實的形態所存在。於是,這些文化的領域將是最終的真相,終極真義的腹地。」庫塞,《理性與革命》(1941)哲學家馬庫塞巧妙的概括了西方世界人類存在的經驗。當我試圖去瞭解西方思想的時候曾讀過上面的那一段話;而當我在Brighton的海邊(倫敦南邊一個靠海的城市),這句話又浮現在腦海中。我當時正看著遠方,而我的注意力則被在波濤上盤旋的海鷗所吸引。有一下子牠們很有秩序地飛在一起,接下來卻上上下下地亂成一片,拍打翅膀四處亂竄。我當時心裡在想牠們是否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或者牠們只是非常享受飛翔的感覺,甚至忘了為什麼這樣做的原因。我站在那裡,盯著天空,我掉入了一種輕微的沉思之中,想著與海鷗有關的事。牠們來自何方,牠們為什麼以這種環狀的方式一起飛翔,牠們有家嗎,或者牠們只是落在那裡?在還沒有意識到之前,我發現我自己的心已經跟海鷗一起飛起來了。我變得如此的放鬆,因此我躺在礫石的沙灘上看著天空。此時我想到了很多事:如果我是一隻鳥,我會有什麼的感覺?我會怎麼動?我如何會知道什麼時候要加入那種圈圈之中,什麼時候要離開?當我的心中充滿著問題,我不知不覺進入了更深層的思索之中,透過呼吸做了一場精神式的遨翔,檢視秩序與混亂的觀念,它漸漸地成為我生命中自由的一個考量。在《飛》這件作品中,我要讓觀者參與我所經驗過的感受與思緒。很明顯地,我無法告訴觀者要看什麼或是感受什麼,可是他或她或許能夠躺下來然後看著影像。我希望人們能夠在一種藝術環境自我放鬆,如果他們從這件作品能夠得到短暫的休息,我就很滿足了。但是如果觀者因此自問自由在他們生命中的意義,這樣也不錯。如果某個人躺下來看著天空,看著我的作品時發現他或她自己呼吸平順、緩和,並不知不覺中加入海鷗痛快、無序且自由的飛行,這將是對於本作品最好的反應,也是我能夠提供,給所有願意欣賞本作品的人,最佳的時刻。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陳永賢
  • 創作日期
    2006/8/2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