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現與不顯現」嘗試連接現象學的觀點,呈現我周遭的世界。現象學告訴我們要以「直觀」的方式來面對世界,排除個人的刻板印象或先見觀點,純粹描述眼前的事物,然後世界會自然給出自己。現象學中著名的立方體例子指出,當我們在看一個立方體時,只能以從某個角度、某觀點看到那個立方體,沒有辦法一次看到所有的面,但我們確知到眼前的物體是立方體,因為當我們看這些面的同時,也共同意向著那些不顯現的面。我周遭的事物是顯現與不顯現的混和,我將身旁熟悉的人與物以影像拼貼的方式,呈現個人獨白式的知覺樣態。知覺是動態的,即使面對最熟悉的事物,這些事物天天都向我顯現不同的面貌。如果讓一個正立方體直接面對我們,它呈現為正方形,但如果讓立方體往後傾一點,這個面的呈現就有了角度,它看起來像是不規則四邊形,如果再把立方體往後傾,這個面就快要變成一直線了。這次展出以日常生活中的人、物為主題。我的姪女,家中第一個誕生的第三代,讓我跟著她嘗試以小孩的視野看世界;我的表弟,典型的尷尬青春期國中生,擔心自己打籃球的姿勢看起來太娘;我的學生阿諾,不斷追求水中世界的速度感;我的狗Smoothie,全世界最喜歡撒嬌的動物…;還有現實環境中的空無一人卻顯現人之存在的種種意向。以現象學的觀點,在生活中,我們並不是看到許多不同的表相,然後認為他們與同一個東西有關連;我們是看到一個同樣的東西以種種不同方式給出。在顯現的流裡,同一個東西一再被確認認。這次展出的部分作品以拼貼方式呈現,即嘗試表現「意向顯現之流」,身邊的平凡人物,以各種不同狀態顯現,而我們的知覺也隨之流轉。不管是一隻動物或一個人,當他們得以在種種不同的生活事件中展現自己時,他們的存在也就更加聚實。這些人事物都以各式不同的面貌充實著我的生活,一種平靜而踏實的「顯現與不顯現」。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