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擬態(Mimicry)

擬態在自然選擇過程中不斷完善,許多動物或植物都能因為外形神似其他的物種或生存環境,減少被天敵發現的機率,而獲得保護自己的利益;生物的擬態行為,除了昆蟲隨環境及光線改變體色之外,〝透明〞,也是遁形的手法之一,如蝴蝶(Cithaeriasaurorina)及許多幼魚全身透明的現象。作品中,藉由生物自衛本能所衍生出的擬態行為,試圖反映人與環境的交互關係以及環境對人的影響,在不同場域中游走或只是存在著,溶合、交錯、並存而互不干擾,處在工業化的防禦性材質和環境中,如鐵窗、鐵門、瓷磚和水泥牆,消極而不帶侵略性的適應空間所賦予的樣貌,探討個人在群體認同、社會環境及自我意識之間的妥協或調適,藉以消弭自體的內在衝突和矛盾的情緒,隨著時空轉移,以略為疏離的角度重新思考人和生存的關係。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郭慧禪
  • 創作日期
    2006/8/2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