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父語

這系列作品的動機來自在國外不算短居住的經驗,除了更注意身分認知的和符號的關連,也更直接的反應在當語言的使用上,尤其在語言脫離所屬脈絡後,其功能及指稱性成為某種不可能,這狀態促使我將中文當作媒材而非語言使用。在「父語」(Father’sTongue)這作品中,我在國外找了一位完全不懂中文的合作者,他也處在這種飄移狀態中;而我敘述一件在巴黎的記憶──關於一位同性戀藝術家助手的邀約。影片中,我選擇特定的肢體動作,在他耳邊細語,他以正常的音量,在不知內容的狀況對著攝影機模仿所聽到的聲音,過程中,有時會糾正他的發音,直到他無法模仿為止,最後再將可理解的部份翻譯成英文字幕,因此不少訊息在此減約或消失。建構此敘事結構:背對鏡頭、身著黑衣擁抱、耳語傳話、糾正發音、剝奪權力、英譯……等等,是為了將個人抹除,且將遭遇和經驗轉換成共有符號,不將螢幕作為旁白的窗口,而是進入一符號系統的通道。當觀者試著修補故事時,他們從被動的旁觀者(spectator)提升成主動的介入者,在不能確定兩位男性影像的關係時,進而有可能比對自己所熟悉的符號系統和其脈絡。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饒加恩
  • 創作日期
    2007/12/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