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隱形計劃V-摩擦係數與圖騰文化

在本計劃中,將運用時下青少年族群及運動族群相當受歡迎之球鞋,做為表現媒材之要角設定。而球鞋之品牌則是以Nike或是Rebook兩家品牌為主。一般而言,人們在選擇球鞋時會注意鞋的款式、造形、設計、材質、色彩等種種因素時,往往會不經意地忽視鞋底紋樣的設計是否扮演決定購買的主要關鍵。從最近幾年來,全球各大製造高級球鞋的幾家公司,似乎不約而同地,在球鞋的人體工學設計上投注了大量的研發經費,在運動鞋底的彈性功能上,增加了氣墊式的鋼材,讓人原本乏人問津的鞋底又重新受到重視,也因為如此,新一代的球鞋在設計上更強烈的表現在高科技產品的結合。但試問一些購買運動鞋的消費者,是否會因為某一品牌之鞋底設計具有卓越的氣墊功能或彈性功能,而決定購買該種球鞋,相信所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消費者絕對不會因為球鞋之鞋底特殊之設計或功能,而去購買它。相對地,多數消費者卻比較重視鞋面外表之款式、造形、材質、色彩、設計舒適等之考量。其中似乎影射了人們對於外顯型的事物,較會投以更多的關注心情,而對於內顯型的事物,便投以漠不關心的態度,甚至毫不在乎。其實,人們忘卻了鞋底的紋樣設計,不僅僅只是在於美觀之考量而已,更重要的功能正是讓人們能舒適安穩地踩在任何崎嶇不平的道路上,保護著人們免於滑倒、受傷及摩擦腳底。因此,在創作構思上,試圖將鞋底紋樣設定為當今仍存留在世界上之各原住民族圖騰標記紋樣,做為一種暗喻現代人對於傳統文化資產保存的漠視態度,形同一種「隱形文化」的象徵意義。當現代人穿著著一雙光鮮亮麗外表的球鞋時,那會去關注那時時刻刻都在保護著人們免受滑跤受傷的鞋底設計,到底是何種紋樣的遭遇是一樣不具意義的。直到有一天人們所穿著的球鞋鞋底紋樣磨光磨平時,便象徵著存留在世上少數的原住民文化消失滅絕的遭遇。不再守護著全人類的文化安危、反思、覺醒、傳承、再造等等生機。試想那將是何等失落而無助呀!藉助運動球鞋之現代消費文化及符碼,將其轉喻為具有美術語言之警世工具,希望能喚醒世人對當今仍處於主流文化邊緣之弱勢原住民文化(意指為全球弱勢原住民文化而言),多一些主動的關懷或是協助其復興民族自尊、自主、受教、傳承等等權力,讓原住民文化不再成為弱勢文化的代表。共同創造全人類文明的一分助力。在創作內容中,將以一百種隸屬於不同原住民圖騰之紋樣,做為設定之主題,如中美洲的馬雅文化、北美洲的美國各印地安人族群、加拿大的印地安族群、愛斯基摩人、日本的愛奴族、台灣的九大原住民族、印尼蘇門達臘、爪哇原住民族、中國境內之少數民族、中東地區、歐洲大陸及非洲大陸等。在創作主題中,將以測試各原住民圖騰紋樣的摩擦係數做為另一項衡量文化「差異」的有趣檢驗,即是以實際鞋底之馬雅圖騰紋樣,進行科學儀器之真實摩擦係數量測,或其他各民族圖騰紋樣之比對,以比較出文化差異之高低給予一種準確且又具量化標準之假象依據。其中有趣又值得人們深思的意義,便是在於文化測量的有無及其量測結果之意義。即是形成科學量測之摩擦係數,可以等同於某一特定之文化圖騰時,那又象徵了什麼樣的量測意義。如果只是單純的將摩擦係數等同於某一文化紋樣時,是否可以視之為文化在某一特定工具、特定前提下與特定條件時,文化的議題可以轉喻為科學用語上的意義,而成為一件有意義的命題。那就有待文化與科學界的人們來共同尋找吧!對於鞋底的重視與否,無論如何它畢竟只是承載著人類的重量,藉以抗拒著地心引力的摩擦而已,鞋底永遠就只是默默地接受它那無法改變的天生宿命,讓人們踩在腳下,直接觸踏著污濁的地面,直到看不清鞋底的紋路及其光鮮亮麗的原來面貌,想必人們早已忘卻了鞋?l剛買來時,鞋底那光鮮亮麗且又乾淨的模樣,更不用說那原本呈現的鞋底紋路或圖案為何模樣了。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吳鼎武
  • 創作日期
    2006/8/17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