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搬運傷患

泰雅族傳統搬運傷患的方法 此張照片為民國61年,尖石鄉居民利用竹子和布來搬運傷患情況。當時山上的交通不便,又沒有良好的醫療設施,ㄧ切就只能靠族人自助自力,徒步把傷患帶到山下就醫,而山上的日常用品,也是靠著部落居民背負,ㄧ步一步的帶到山上。1995年,後山通往最遠的部落司馬庫斯的路開始修築,今年(2004)司馬庫斯的路也開始鋪上水泥,不再是塵土飛揚的石頭路,但是一碰到豪大雨的颱風天,部落仍然要承擔著崩山而與外界隔絕的危險。台灣盛產竹籐,因此各族都有以竹籐為材料,編成各種日常用的器具。編法主要有兩類,一為編織編法、一為螺旋編法,竹材較適宜編織編法,最常見的有斜紋編法和方格編法。螺旋編法用籐材,由於籐比竹少,所以較少見。編織的主要材料來源是桂竹。當竹筍長高生葉子開始,約五六個月之後,為最好編織的材料,這時期材質軟而不脆,1.大篩子:篩子是篩米用的工具,呈橢圓形。2.小篩子:小篩子是小的篩米工具,直徑約三十公分。3.竹簍:背各式物品的籃子。4.魚筌:捕魚用的器具。

基本資訊

  • 替代主題
    搬運傷患
  • 創作日期
    1972/19720101/民國61年
  • 地點名稱
    尖石/後山
  • 緯度
    24.7051/23.8938
  • 經度
    121.201/120.941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