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濁水溪上游的曲冰峽谷

濁水溪為台灣最長的河流,全長186.6公里。主流發源於合歡山主峰與東峰間的佐久間鞍部,流到廬山附近與塔羅灣溪匯合後繼續往西南流,陸續匯入萬大溪、丹大溪及其支流郡大溪,並於水里匯入陳有蘭溪、水里溪後,其下河谷漸漸開闊,於集集盆地再納清水溝溪、東埔蚋溪與清水溪後流入彰雲平原;最後於彰化縣大城鄉的下海墘村與雲林縣麥寮鄉許厝寮之間注入臺灣海峽。 依照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局對於現今濁水溪流域的定義範圍,包括南投、彰化、雲林、嘉義四縣市,流域面積廣達約3,156.9平方公里,是僅次於高屏溪流域的第二大河川。其中濁水溪上游的範圍,自佐久間鞍部至濁水溪與陳有蘭溪合流點的地利地峽,為濁水溪上游。此段大致多為閉塞曲流,高峰交錯、河谷深邃;上游與各支流的會合點,常見明顯的迂迴流路,是濁水溪上游常見的地形特徵。 濁水溪因水力豐沛,落差大,適合水力發電。目前在上游建有霧社(碧湖)水庫、日月潭水庫及頭社水庫;其中霧社水庫係供水力發電之用,頭社水庫專供灌溉水源,日月潭水庫則兼有發電之效益。目前全台有15%的電力是倚賴濁水溪來進行發電。 此外,濁水溪的上游有台灣第一個在高山地區挖掘到的史前時代聚落遺址,即曲冰遺址(距今約1500年)。位於上游的族群分佈則以原住民泰雅族和布農族為主,另有邵族居住在日月潭。這些原住民族群的聚落所在地,除少數在開闊的谷地,其它多半位在狹窄的高位河階上,約為海拔1,000公尺至2,500公尺的山地間,是台灣原住民部落分佈最高的族群。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仁愛鄉
  • 事件
    1934年武界壩與日月潭水庫完工、1943年奧萬大壩完工、1958年霧社水庫完工、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956963
  • 所在地-經度
    121.081677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濁水溪上游(曲冰峽谷)
  • 參考資料
    張素玢,《濁水溪三百年:歷史、社會、環境》,新北市:衛城出版,2014。 水利署第四河川局:濁水溪之美,https://www.wra04.gov.tw/12188/12189/12264/
  • 隸屬
    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局
  • 撰寫者
    郭立媛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956963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1.081677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南投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仁愛鄉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