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集集攔河堰

集集攔河堰位於南投縣集集鎮,堰體長約352公尺,設有排洪閘門18座、排砂閘門4座和魚道一座,是臺灣最大、取水量最大的攔河堰,負責提供雲彰地區的農業、工業和生活用水。攔河堰出水後首先到達沉砂池,再分別送往南岸、北岸聯絡渠道,接著銜接原有灌溉系統。另外,由工業用水專用管路輸水至雲林離島工業區。 由於濁水溪枯水期和豐水期水量差距極大、含砂量高,因此雲彰地區時常抽取地下水代替溪水使用,但造成地層下陷問題嚴重。為穩定、有效用水並減緩地層下陷,政府開始構想「共同引水計畫」,但因預算、工程問題而始終懸而未決,直到1990年臺塑六輕決定在雲林縣麥寮鄉設廠後,「集集共同引水計畫」才在1993年時由水利局編列預算,並設立集集攔河堰、聯絡渠道等設施,以集中蓄積、輸送水源,整體計畫於2001年試營運,隔年正式啟用。 攔河堰帶來穩定的用水,但也帶來問題,如:六輕、國光石化、中科四期等用水都由集集攔河堰提供或支援,政府也希望用水吃緊時由農業用水支援工業用水,造成工農搶水的紛爭。又或是由於攔河堰截斷溪水,因此濁水溪下流枯水期時多泥沙,不只造成生態變化,還使空氣品質下降。除上述問題外,集集攔河堰尚有其他問題須解決,也是需要人們關心的部份。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集集鎮林尾里攔河路2號
  • 事件
    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2001年集集共同引水工程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818383
  • 所在地-經度
    120.763353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集集攔河堰
  • 參考資料
    洪長源,《哭泣的濁水溪》,高雄:派色文化,1998。 張素玢,《濁水溪三百年:歷史、社會、環境》,新北市:衛城出版,2014。
  • 隸屬
    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1945~)
  • 撰寫者
    何思怡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818383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763353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南投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集集鎮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林尾里攔河路2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