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門牌潭發電所

門牌潭位於水里溪畔,未建電廠前水里溪於此地迂廻成一小潭,潭邊山岳地形陡峭有如立碑狀,俗稱「墓碑潭」,後改名「門牌潭」。此地因地形險要,且與日月潭之落差達340公尺,故被選定為「日月潭第一發電所」之廠址。 日月潭第一發電所從大正8年(1919)開工至竣工,前後共花費將近15年的時間,歷經10位台灣總督,總共動用經費6,400餘萬圓,啟用時為當時全日本最大的發電廠。建廠之初,附近有工務所、駐在所、宿舍等設備,施工人員眾多,到完工啟用後,人員逐漸撤離,門牌潭才怖復原來的風貌。 發電廠總共設置五臺發電機,竣工後,為當時亞洲最大發電廠。為了將電力分送至臺灣南北各地,臺灣電力株式會社於西部建造貫通南北之輸電幹線,總長約350公里,南送至高雄、北送到臺北和基隆,並在高雄及臺北各設一間變電所,開啓高壓輸配電的工程。 1944年後,台灣各地接連遭受盟軍轟炸,1945年3月間日月潭第一及第二兩座發電所遭受猛烈襲擊後,發電廠之變壓器、壓力鋼管、開關廠等設備均毀損嚴重無法供電,以致臺灣電力供電進入黑暗期。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水里鄉
  • 別名
    墓碑潭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852142
  • 所在地-經度
    120.868614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門牌潭發電所
  • 參考資料
    張素玢,《濁水溪三百年:歷史、社會、環境》,臺北:衛城出版,2014。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濁水溪:引水成電 川流不息》,臺北市:台電,2018。
  • 現況
    現為大觀一廠
  • 隸屬
    台灣電力公司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1895~1945)/戰後時期 (1945~)
  • 撰寫者
    翁健鐘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852142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868614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南投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水里鄉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