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六興宮

1797年(嘉慶二年)笨港溪(今新港溪)氾濫,沖毀笨港市街和嘉義地區最早的媽祖廟--笨港天后宮。而原本奉祀在廟中的三尊媽祖神像,王得祿將軍倡建的新港「奉天宮」落成之前,只好暫時安奉於麻園寮(後改稱笨新南港,即今新港)土地公廟肇慶堂中。1811年(嘉慶十六年),「奉天宮」落成迎回三尊媽祖神像奉祀。1826年(道光六年)新港奉天宮與北港朝天宮爭相奉祀媽祖神像,經王得祿將軍調解,將大媽奉祀於新港奉天宮,二媽奉祀於北港朝天宮,三媽則由王將軍請回溪北自宅奉祀。之後王將軍在自宅左側(今新港鄉溪北村3號之1)創建新廟,期許廟宇所在的溪北及月眉、月潭、安和、後厝仔、六斗仔六個村庄興盛,故取名為「六興宮」。自此,湄州來台三尊媽祖於笨港之地分三廟鼎立,新港奉天宮奉祀大媽,北港朝天宮二媽,溪北六興宮正三媽。 1839年(道光十九年),朝廷因媽祖庇佑翰林院林鴻年往琉球冊封琉球王平安回來,贈封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澤覃海宇天后之神』三十六字封號。王得祿再贈賜六興宮『水德增光』匾額。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