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磺溪書院

磺溪書院俗稱文昌祠,為昔時大肚地區的文教中心,清嘉慶、道光年間(19世紀初),地方仕紳即成立漢人社學「西雝社」,後再設立學田,籌建文昌祠。清光緒13年(1887),再於文昌祠址興工創設書院,名為「磺溪書院」。 磺溪書院座北朝南略偏東,是一座七開間、兩進、兩廂房帶四垂亭的四合院書院建築,前埕寬廣,形式雄偉。第一進以中央三開間為山門,翹脊屋頂由此左右層層降落,七開間正面展部均勻。第二進為三開間的講堂,中央供奉文昌帝君,前有八柱歇山屋頂的四垂亭,屋頂脊飾精美、剪黏圖象生動為其特色,整體木構架具有清楚的泉州匠師風格。講堂兩側,與廂房齋舍相連接的過水廊外牆,是磚雕製作最為精美所在。從牆堵、門窗外框到窗檻、半圓弧牆基以及花瓶形廊門等等,無不以鏤刻花紋的磚雕為飾,為臺灣清代建築中最為出色者。 民國74年(1985)11月27日,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磺溪書院」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民國99年(2010)12月25日,重新公告為臺中市市定古蹟。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