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瓊林蔡氏祠堂

一、蔡氏宗族溯源 據瓊林蔡氏族人研究,漢人蔡氏起源或可上溯至黃帝時代。 黃帝第五世后稷為周代始祖,亦為柯蔡兩姓的最早始祖。至周代,武王姬發建立王朝,遷都鎬京。周武王就功封賞,分封其弟叔度為蔡國之侯,史稱蔡侯,故蔡叔度被尊為蔡姓的源流始祖。蔡叔度建蔡國(西元前1045-西元前447年),後為楚國所滅,然其子孫為紀念歷代先祖,遂以國名「蔡」為姓氏。 至西漢末年,蔡勳為避新莽徵召,遷居地處中原的河南光州固始縣開基發祥。 西晉惠帝時,河南設濟陽郡,蔡氏以郡號為名,乃「濟陽衍派」的由來。魏晉末葉,五胡亂華;唐末、五代時,蔡氏族人因動亂遷避閩南,初住福建莆田,故後稱住於莆田的蔡氏族人為「莆陽衍派」。唐懿宗咸通元年(860),蔡用明從莆陽分支到晉江青陽定居,是為「青陽衍派」始祖。其兄蔡用元則留居於福建莆陽、泉州一帶,沿用「濟陽衍派」的名號。 蔡祚旻〈浯祖跡來厝論〉曰:「浯人之祖者,乃蘇、陳、呂、蔡也,其姓有餘無如此四姓大家。」 蔡環碧的〈族譜論〉亦曰:「浯人稱右族,必曰蘇、陳、呂、蔡。」 再根據清末林焜熿《金門志》記載,金門最早的蔡氏族群可追溯到晉朝,當時適逢五胡亂華,中原動盪,六個姓氏包括蘇、陳、吳、蔡、呂、顏等,由北方輾轉到浯州。 唐貞元19年(803年),陳淵任牧馬監,奉命率同李俊、衛傑,錢、王二舍人,暨民戶蔡、許、翁、李、張、黃、王、呂、劉、洪、林、蕭十二姓,來到浯州闢墾荒地。上述記載,說明蔡氏係為開拓金門始祖之一,但與今日的瓊林蔡氏之間則無血緣關係。 現居金門的蔡氏族人,主要仍為「濟陽衍派」和「青陽衍派」等兩大派系。蔡主賓在〈瓊林蔡氏家族發展概要〉一文中指出,濟陽派以瓊林、前水頭、嚨口、小徑、下蘭、金城(後浦)、金門城、烈嶼西吳、下田、埔頭、南塘等村為代表,甚至遠遷臺灣澎湖、臺南後營、嘉義、臺中、五股、淡水及南洋各地,以及小金門的西吳、埔頭、南塘、下田等村落為集中地。青陽派以蔡厝、安岐、湖尾西堡、下埔下、洋山、田墩等地為代表。此外,「莆陽衍派」的蔡氏族人,僅有一、二戶,則居住金城後浦。 至於「濟陽衍派」和「青陽衍派」兩派來金時間,尚缺乏具體文獻充分比對。依據金門「青陽衍派」之史料,可上溯至十八世孫蔡環碧於明嘉靖13年(1522)所著《浯洲蔡厝蔡氏族譜》之〈族譜記〉:「蓋自王潮割據,審知就封,吾一世祖父避居江淮,始卜築於武山之陽後峰,而前潮山水之極觀備焉,且其地居滄浯之中,無風沙海戎之患,亦足為奠安計矣。」 蔡環碧追述其開金一世祖落腳於太武山之時,正值王潮(846-897)與王審知(860-925)生時年代,尚可推論「青陽衍派」入金時,最早可上推至唐末。 另,依據金門「濟陽衍派」明萬曆進士蔡獻臣《清白堂稿》卷十四所收〈雲南左布政使發吾蔡公墓誌銘〉記載:「五季時,吾蔡自光州固始遷同安之浯洲。有十七郎者,贅於平林之陳。五傳至靜山公,平林蔡始大。」 可知,瓊林蔡氏之祖先源於今河南省光州固始一帶,約在五代(907-979)遷至同安之浯洲(今金門)。再依據《浯江瓊林蔡氏族譜》纂述,確認,「濟陽衍派」瓊林蔡氏之祖先遷至金門的時間點為五代之初,定居於許坑(今古崗): 蔡之先蓋出於蔡邦之蔡仲,而蔓延於天下,其原委不可追矣。… 故老相傳,吾祖自光州固始。… 其入閩也,當在五季之初,已遷于同之西市,又遷於浯之許坑。贅於平林之陳,則自十七郎始,以其世推之,蓋在南渡之初。迄今萬曆壬寅(萬曆30年,1602)四百有餘年於茲,所居多樹木,遠望森然如蓋,故世稱瓊林蔡氏云。 南宋初年,蔡氏十七郎入贅平林(今瓊林)陳家,為「濟陽衍派」蔡氏初入瓊林之始祖,自此日益昌隆,世稱「瓊林蔡」。傳至五世靜山公,瓊林蔡氏子孫繁衍,昌盛分支。 十七郎公入贅之原瓊林陳氏,後遷往陽翟,另結新社,蔡氏便在瓊林建立基業,尊陽翟陳氏為姻親娘家。 二、 瓊林蔡氏發展脈絡 瓊林蔡氏宗族由始祖蔡十七郎公定居瓊林後,第一世至第五世尚未穩定安居。至第五世,堂兄弟五人,一人早逝,三人另開別族,唯靜山公留居瓊林,時約南宋末或元初。因其奠定瓊林蔡氏宗族的發展基業,靜山公與祖妣顏氏遂被尊為瓊林蔡氏宗族的共同祖先。因此,瓊林「蔡氏家廟」的二個祭祖日期,分別以五世祖靜山公考妣的忌日來訂立,可見靜山公之於瓊林蔡氏宗族的重要性。 自第六世以後,瓊林蔡氏的發展逐漸趨於穩定,七至十一世之間(約為元末至明代前期),由於戶籍、分居、過繼等原因,進而形成新的支派,逐步發展為九大房祧。 靜山公長子諱一禾,字嘉仲,號竹溪,開竹溪派(一禾系),後世在坑墘甲建竹溪六世宗祠,主祀竹溪公。次子諱一蓮,字愛仲,號樂圃,開樂圃派(一蓮系),後代建樂圃六世宗祠,主祀樂圃公。三子諱一梅,號魁仲,早逝。四子諱一蜚,字鳴仲,號藍田,開藍田派。其父靜山公死後下葬徑林時,有相士與風水師言,此風水較有利長房、二房,四房宜離開故里,所居地不能見母山(金門太武山),自能富貴發達,故一蜚最後赴大陸福建,贅於同安劉家,且開別族。後代另建藍田六世宗祠,即大陸同安馬巷山仔尾蔡氏宗族,曾多次組團返瓊林祭祖。 七世堂兄弟五人。竹溪公長子諱君福,字至厚,號章圃,開上坑墘房;次子諱君祿,字至功,號南溪,開下坑墘房;三子諱君爵,字至善,開別族。樂圃公之嫡長子諱君壽,字至安,號蘭軒,開新倉房;庶次子諱君富,字至有,號質翁,開前庭房。 傳至八世時,竹溪派至厚公長子諱可立,繼承上坑墘房;次子諱可學,無嗣;三子諱可定,字惟一,號虞叟,開大厝房。至功公單傳諱在中,繼承下坑墘房。樂圃派至安公單傳諱會陽,字原太,號機閣,繼承新倉房。至有長子諱會良,無嗣,次子諱會祥,三子諱會昌,三子繼承前庭房。至此,瓊林蔡氏已形成五大房祧。 九世增為六房。竹溪派可立公傳子九世同祖、寧祖、賢祖、勝祖四人,因下坑墘房至功公單傳八世在中,在中公無嗣子,九世寧祖過繼之,後在中晚年得子,寧祖繼承未果而歸,然同祖、賢祖、勝祖三兄弟已將上坑墘房之家業均分,寧祖無業可做,乃自立開前坑墘房,以漁為業,仍與上坑墘房同派。 十世增為八房。樂圃派八世至安公傳三子:長子諱襲祖,字進仕,次子諱敬祖,字進義,三子諱文祖,字進武,未分家業。其中,九世襲祖單傳十世忠誠,字景道,開新倉長房。九世敬祖單傳十世忠翊,字廷輔,開新倉二房。九世文祖單傳十世忠良,字廷烈,開新倉三房。 十一世增為九房。樂圃派新倉二房十世廷輔公,傳子四人,長子諱權生,早逝;次子諱圭生,字孔彰,號宜翁,開新倉下二房;三子諱貴生,早逝;四子諱榮生,字孔華,號潛翁,開新倉上二房。 自十一世之後,瓊林蔡氏不再分出新的房派,其譜系結構已基本定型,包含竹溪派之上坑墘房、下坑墘房、大厝房、前坑墘房,共四房;和樂圃派之新倉長房、新倉下二房、新倉上二房、新倉三房及前庭房,共五房。 瓊林蔡氏在主要九大房祧之外,亦發展出子房祧。例如:竹溪公派下十世栢崖公、十一世邦玉公繼承大厝房祧,十一世邦傑公開大厝四房祧,十三世惟喬公開大厝埔仔頂腳,十七世國光公中進士,為禮科官後,三房士觀派下房祧日益興旺。二房士德長子十八世允上公開大厝下樓,次子十八世允苞公開大厝六房。允上長子十九世職萬公開下樓三家,允上三子十九世職仁公開下樓大廳。允苞長子十九世職璋公開大厝正六房。又如樂圃公派下之新倉下二房直到十六世守愚公中進士,為藩伯二品官後,布政公派下房祧增加,稱「布政長房、二房、三房」。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金門縣
    金湖鎮
    瓊林村測段377地號(大厝房十世宗祠)
    2
    金門縣
    金湖鎮
    瓊林村測段418地號(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
    3
    金門縣
    金湖鎮
    瓊林村測段419地號(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
    4
    金門縣
    金湖鎮
    瓊林村測段483地號(怡穀堂)
    5
    金門縣
    金湖鎮
    瓊林村測段560地號(前庭房六世宗祠)
    6
    金門縣
    金湖鎮
    瓊林村測段578地號(竹溪六世宗祠)
    7
    金門縣
    金湖鎮
    瓊林村測段579地號(竹溪六世宗祠)
    8
    金門縣
    金湖鎮
    瓊林村測段589地號(蔡氏家廟)
    9
    金門縣
    金湖鎮
    瓊林村測段620地號(藩伯宗祠)
    10
    金門縣
    金湖鎮
    瓊林村測段702地號(樂圃六世與新倉二房十世宗祠)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內政部(74)臺內民字第338095號
    1985-08-19 09:50:02.0
    指定/登錄
    文授資局蹟字第11430002761號
    2025-01-20 10:50:23.831
  •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 種類
    種類代碼
    A1


    種類名稱
    祠堂


  • 現狀
    瓊林蔡氏祠堂於民國83-91年間陸續完成修復,目前建築構造損壞現況以材料劣化損壞為主,部分為受外力作用(如生物危害、不當使用或修復等)造成構造損壞。尚無嚴重損壞,以致立即結構安全危害情形。 七座八祠和怡穀堂之管理維護和再利用現況如下: 1.蔡氏家廟 蔡氏家廟空間供瓊林蔡氏裔孫祭祀為主,每年舉行春秋二祭,分別於農曆二月初七、十月初六進行廟祭,承傳古禮,隆重盛大,瓊林蔡氏派下裔孫皆視為宗族至要之事。現今族人仍維持晨昏定省,以輪值的方式,早晚至祖龕前上香、問候先祖,及負責日常之清潔維護工作。 民國83年修復完竣,目前開放公眾參觀。 2.竹溪六世宗祠 竹溪六世宗祠空間供派下裔孫祭祀為主,且長期為瓊林老人會館使用,供瓊林社區長青族日常休閒、聚會、交誼之處,內部設桌椅、爐火、飲水機等設備。 每年舉行兩次小宗廟祭,分別為冬至祭拜六世祖考竹溪公暨祖妣張氏至十二世祖考等十七位先祖,霜降廟祭十一世邦玉公,並於建築內部有焚燒金紙、線香等祭祀用火。 民國87年修復完竣,目前開放公眾參觀,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七點至中午,及下午兩點至四點半,由瓊林老人會志工管理鑰匙及前往開關門。 3.樂圃六世與新倉二房十世宗祠 樂圃六世與新倉二房十世宗祠空間供派下裔孫祭祀為主,或提供為大宗祭祖後食頭活動使用。民國91年修復完竣,目前開放公眾參觀,日常開放時間由族人輪流晨昏上香,側門開放至傍晚甫關門。每週日由聚落婦女組成志工隊輪班清潔環境。 宗祠廟祭時間為樂圃六世宗祠於冬至、新倉二房十世宗祠於霜降舉行,建築內部有焚燒金紙、線香等祭祀用火。 4.前庭房六世宗祠 前庭房裔孫多遷移他鄉,長住於瓊林聚落者少,故每日晨昏至宗祠奉香、敬茶,係由居住在附近的他房宗親代為執行,略盡心意。前庭房裔孫於年節時期(除夕與清明)返鄉祭祖。冬至時,瓊林聚落之「冬至拜圓」習俗,由居住在宗祠附近新倉上二房蔡福林自主準備紅圓敬拜前庭房列祖。經民國87年修復完竣,目前開放公眾參觀。 5.大厝房十世宗祠 大厝房十世宗祠空間供派下裔孫祭祀為主,由族人輪流晨昏上香,或提供為大宗祭祖後食頭活動使用。經民國87修復完竣後,目前開放公眾參訪。宗祠廟祭時間原於每年清明與農曆六月初一,而已長期停辦至今。冬至時仍有「拜圓」習俗,由族裔各自攜帶湯圓至宗祠祭祖。 6.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 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空間供派下裔孫祭祀為主,或提供為大宗祭祖後食頭活動使用。原有春秋二祭,分別於清明後一日及冬至舉行,民國26年日軍入侵金門後,即停辦至今。現今族人仍維持晨昏定省,以輪值的方式,每日一位子嗣早晚至宗祠祖龕前上香,問候先祖。經民國83年修復完竣後,目前開放公眾參觀,側門開放至傍晚甫關門。 7.藩伯宗祠 藩伯宗祠空間供派下裔孫祭祀為主,或提供為大宗祭祖後食頭活動使用。經民國91年修復完竣後,目前開放公眾參訪,日常開放時間由族人輪流晨昏上香,側門開放至傍晚甫關門。宗祠廟祭時間於每年農曆四月初六與農曆十一月初二舉行。 8.怡穀堂 怡穀堂89年修復完竣後,目前開放公眾參訪,以空間展示為主。
  • 外觀特徵
    瓊林蔡氏祠堂群建築形式、格局各異,如樂圃六世與新倉二房十世宗祠和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為三開間三落二深井;蔡氏家廟、大厝房十世宗祠、藩伯宗祠為三開間二落一深井;竹溪六世宗祠及前庭房六氏宗祠為三開間一落帶牆規門雙廊一深井;怡穀堂為傳統合院式院落;展現不同形制之閩南式建築特色。 外牆皆為花崗石平砌裙堵,搭配黑色牆面,依循金門傳統「紅宮黑祖厝」作法,牆身為磚砌抹灰,並施以黑漆粉刷。脊墜皆以細膩素雅之泥塑裝飾,屋脊採單脊硬山形式,屋面皆採全筒瓦,檐口置瓦當、滴水構造,脊腹施作剪黏裝飾。屋脊端部上方飾龍隱,龍首朝外側,有隱寓子孫向外蓬勃發展之意,並藉以標示祠堂獨特之地位。
  • 使用情形
    為瓊林蔡氏宗親祭祀之用,平時開放參觀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蔡OO
    土地所有人
    蔡OO
    土地所有人
    許OO
    土地所有人
    蔡OO
    土地所有人
    蔡OO
    土地所有人
    財OOOOOOOOOOOOOOOOOOO
    土地所有人
    金OOOOOOOOOOOOOOOO
    土地所有人
    大OOOOO
    土地所有人
    中華民國
    土地所有人
    金OOOOOOOOOOOOOO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3段362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室內特徵
    建築內部採疊斗式木棟架構造,空間配置符合祭祀功能之需求。四點金柱之間的祖龕為宗祠內最重要的空間,擺放祖先牌位及祭祀用具。建築裝飾以雕刻、塑造、組砌、彩繪、書寫等類型呈現,多以具備吉祥寓意的人物及花鳥、走獸等題材。
  • 評定基準
    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保存完整並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金門縣
    金湖鎮
    瓊林村測段
    377
    2
    金門縣
    金湖鎮
    瓊林村測段
    418
    3
    金門縣
    金湖鎮
    瓊林村測段
    419
    4
    金門縣
    金湖鎮
    瓊林村測段
    483
    5
    金門縣
    金湖鎮
    瓊林村測段
    560
    6
    金門縣
    金湖鎮
    瓊林村測段
    578
    7
    金門縣
    金湖鎮
    瓊林村測段
    579
    8
    金門縣
    金湖鎮
    瓊林村測段
    620
    9
    金門縣
    金湖鎮
    瓊林村測段
    702
    10
    金門縣
    金湖鎮
    瓊林村測段
    589
  • 緯度
    24.454113984888885
  • 經度
    118.37331306803428
  •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之指定基準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性: 瓊林蔡氏祠堂包括七座八祠及怡穀堂,為臺澎金馬地區少見,且極具規模之單姓宗祠建築群。座落位置依循宗族之秩序發展,佈局工整,具明清二代宗祠建築形制及宗族發展之重要性。 (二)已指定之古蹟中保存完整性: 瓊林蔡氏祠堂位於聚落歷史核心區,宗祠與聚落建築群自明清以降之整體配置,完整保存。又因宗祠建築之禮制地位及建築高度規制,使瓊林蔡氏祠堂成為聚落內建築及空間發展之參考標的。七座八祠之建築配置、構造材料皆完整保存,亦見證明清二代宗祠建築形式及文化意義。 (三)已指定之古蹟中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 瓊林蔡氏祠堂之構造方式具區域建築史意義,建築形式格局、構造方式、工匠體系、建築材料、裝飾類型及題材,均足以作為明清時期的宗祠建築代表。另怡榖堂作為瓊林蔡家之學塾,多以書卷相關或直接以文字作為裝飾之題材,符合教育建築特性,是閩南「書齋」建築類型之重要代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