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學甲慈濟宮

學甲地區歷史悠久,1661年(明永曆十五年),鄭成功登陸臺灣,在之前,已有漢人從中國遷入,學甲的開闢可能在鄭氏來臺之前已經開始。 為了墾殖順利、拓荒平安,保生大帝的神像可能已經設立於學甲地區,為求神明庇佑,當地居民在開墾初期以簡陋的設備奉祀神明。後來,慈濟宮成為主祭祀保生大帝的廟宇,始於1727年(清雍正五年),廟中銀共一百一十兩,進行廟產的管理。 慈濟宮在1806年(清嘉慶十一年)由庄民董事謝舍玉、莊盛、林鳴鶴等人捐款二千圓,並進行募捐修建,時隔三年竣工。在此後,持續有多次修繕,包括1858年(清咸豐八年)、1902年(明治三十五年)、1923年(大正十二年)等。 在1933年(昭和八年)出版的《臺南州祠廟名鑑》記載當時的規模信徒達二萬人,而廟產亦頗有可觀,當時已深具組織規模。經歷多次修建,持續保存著古老的文化資產,成為當地精神信仰的中心之一。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