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天后宮(寧靖王府邸)

臺南大天后宮係由鄭氏時期興建的寧靖王朱術桂郡王府改造的,並且王府先是由寧靖王自縊前捨與佛祖為寺,後來鄭克塽降清,清之水師提督施琅(敕封天后志中施世榜作「施琅」)心懼康熙皇帝御極批判其「恃功驕縱」,乃改造了這座王府為大天后宮,當時倉促改建只刻意華飾,並未作太多構造性改造。在嘉慶末年大火又「幾夷為平地,僅存殘垣」,可見在原有基礎上重建於清道光初年時,再分批「復原乃募資而建」,所以並未完全改變原王府建構之主要規模,可是在增加石活上,確有體質上的局部改變,但其高亢宏發,自非臺灣其他廟宇可比;鑑於臺灣人民對於媽祖信仰虔誠,為收民心,乃奏請清政府將寧靖王府邸改建為媽祖廟,加封天妃為天后,廟稱「天后宮」(大天后宮又稱臺南大媽祖廟),為臺灣最早的官建祀典媽祖廟,由於建廟至今也有數百年時間,於是民國64年(西元1975年)起大天后宮分別的整修各殿,並於民國93年(西元2004年)修復媽祖神像頭部與身體,並於民國95年(西元2006年)完工。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南市
    中西區
    永福路二段二二七巷十八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74台內字第338095號
    1985-08-19 15:51:44.0
  •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 種類
    種類代碼
    A2


    種類名稱
    寺廟


  • 現狀
    大天后宮坐東朝西,建於斜坡地上,面對昔時的碼頭,因此建築物由前而後,級級升高,自前殿、拜殿、正殿至後殿,一進比一進雄偉。正面寬三開間,平面呈縱深式的四殿兩廊式配置。宮後連著供奉關聖帝君的祀典武廟,右倒是供奉觀音佛祖的佛祖廳。前殿石雕為日大正3年(西元1914年)所刻,龍柱及石獅已改為現形式。拜殿興正殿分離,中央天井宛若一池。 特徵:大天后宮匾額頗多,其中清國皇帝御賜的「神昭海表」、「德伴厚載」、「與天同功」最為珍貴。而栩栩如生、尺寸碩大的媽祖神像,以及陪祀在右的千里眼、順風耳,則是藝術上難得的佳作。
  • 外觀特徵
    擁有四進,寬達三開面的大天后宮,拜殿採用十架捲棚棟架大木結構,為現存臺灣廟宇中,獨一無二;窗櫺不刻細緻,龍柱及石獅已改為現形式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彩繪風化脫落、泥塑剪黏風化脫落、木構件白蟻腐蝕
  • 使用情形
    道廟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大OOOOOOOO
    建築所有人
    大OOOOOO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古蹟聚落組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76
  •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室內特徵
    觀音殿供奉觀音為寧靖王生前所祭祀,年代久遠;而三寶殿本為清領時期官員祭祀時的所使用的更衣亭,19世紀中期,才改為三寶殿現狀。除了這些特色外,正殿後殿或三川門的古老龍柱或閩南式屋脊與屋簷亦相當古典美觀。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 緯度
    22.9966165102096
  • 經度
    120.201473163341
  • 法令依據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中華民國71年5月26日總統令公佈)第27條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文化保存價值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