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南開基靈祐宮

玄天上帝的崇祀自古以來已存在,尤其在明代因太祖建國和成祖靖難之役的助力而更受崇奉。 1661年(明永暦十五年)鄭成功來臺驅荷後,臺灣多處建立真武廟,其中之一即是「台南開基靈祐宮」,成為當地的鎮守之所。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清廷占領臺灣派蔣毓英移守,到任期,為當地做出重要貢獻,包括設立兩所社學和在文廟旁設立儒學。 在1698年(清康熙三十七年)張玉麒總鎮來臺,感念神恩修建台南開基靈祐宮,使其規模更加壯觀,包括立祠三進、前置三川門、正殿、後殿、龍護室等建築。 日人來臺後,臺灣縣署裁撤,使「台南開基靈祐宮」香火大減。1912年(大正元年)由廖東等倡議重修,和臺南市街上有力者合捐,在開基靈祐宮前殿左側山牆的〈重修靈祐宮碑記〉詳細記載了此次捐費者的姓名。 在1984年(民國七十三年)成立「修建委員會」,進行大規模的重建工程,歷時六年完成,至今,「台南開基靈祐宮」依然是當地信仰的重要據點,歷經多次修建,保留了其悠久的歷史脈絡。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南市
    中西區
    民族路2段208巷31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74台內字第338095號
    1985-08-19 10:23:02.0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種類
    種類代碼
    A2


    種類名稱
    寺廟


  • 外觀特徵
    整座建築為三開間兩進兩廊帶拜殿的平面配置,坐東南朝西北,呈矩形縱深配置,中軸對稱,計由前埕、前殿、内埕、左右牆廊、拜殿及正殿等空間組構而成。建築物通寬約10.53公尺,通進深約27.14公尺。 第一進前殿,計開三門,進深4.92公尺,為沒有實體空間包被的頭門。第二進由拜殿與正殿組成,計三開間,通寬與前殿同,進深9.04公尺,比例略近正方形。 第二進由拜殿與正殿组成,是全建築的核心,也是體量最大,最寬敞的空問。計三開間,通寬與前殿同,進深9.04公尺,比例略近正方形。拜殿位於正殿的前方,與正殿同為三開間,柱位彼此縱列對齊,除用搭牽樑與正殿拉繫外,結構系統獨立,自成兩坡水屋面。拜殿屋面仍用單脊,顯示蝶蟈椽(或稱彎椽)上仍有隱而不見的脊檁承載厚重的屋脊。 「台南開基靈祐宮」是一座融合了臺灣傳統建築作法與日治時期的磚、木、土、石構造建築,改建後逐漸被「水泥」取代。 「台南開基靈祐宮」以柱樑結構為主,承重牆結構為輔。石材用於臺基、牆基、柱基、地坪上、外檐裝修,與承柱柱身。磚材則以地板鋪面及牆身為主,即構造形式為實砌磚牆,外用灰泥打底,面敷白灰。立面可見前殿左右前檐柱為水泥柱,用柱承圓形截面,此外,前檐內柱及拜殿四點金柱為觀音山石柱,其餘均為木柱。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屋頂防水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臺OOOOOOOOO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2213597
  • 主管機關名稱
    臺南市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室內特徵
    台南開基靈祐宮以抬樑式大木結構為主體,利用瓜柱上層層的疊斗承托桁檁,是前殿與正殿處理的基本手法;而採用細長的木瓜柱,大木結構寬鬆,為最主要特色。 前殿大木結構前後檐柱柱間共計五架,柱外前後挑檐各一架,以中柱最高,約四公尺三五,直上脊檁。前後檐廊大木結構的步通截面為圓作,截面呈卵形,柁端有人字收殺,上置細長木瓜形瓜柱承接斗栱。瓜柱左右有捲草紋,束材呈素平面,前檐廊柁樑下的㰐以雙螭做鏤雕圖案。 聯絡前殿與拜殿的左右廊,前後各為兩間,計由六根柱子撐起,由於業經改為鋼筋混凝土構造,故結構採三架樑。大木結構無裝飾,塗以紅色下接漆黑水泥柱。通寛三開間的拜殿,結構軸向輿正殿一致,明間由四根雕刻繁複的觀音山石柱撐起,左右前檐柱為二蟠龍石柱,後檐柱為花鳥石柱。前後簷柱間以六架捲架結構為主,前檐挑檐一架。正殿的大木結構則以抬樑式為主,前後金柱間用七架,樑間寬鬆,有諸多匾額掛於其間。本體除了拜殿明向內的一面施以雕飾彩繪外,束材不做任何綴飾。 正殿前檐左右山牆各開有圓拱門洞一處,做為通往室外的門戶。門洞寬69公分,深40公分,上有横披,左書「樵雲」,右書「鋤月」。內安雙扇實心板門,紅色底漆,上書「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正殿明間正位在後金柱與後簷柱間,用隔屏圍起,左右開單扇相向木門,中做鏤雕花罩,內作神龕,奉祀玄天上帝寶像左右檐廊次間頂懸鐘鼓各一,鐘上刻「靈祐宮 玄天上帝歐江準 叩謝」字樣。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臺南市
    中西區
    觀音段
    645
    2
    臺南市
    中西區
    觀音段
    646
    3
    臺南市
    中西區
    觀音段
    671
  • 緯度
    22.9980735468475
  • 經度
    120.203726045408
  • 法令依據
    1.<<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4款 2.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中華民國71年5月26日總統令公佈)第27條
  • 指定(登錄)理由
    依中華民國73年2月22日頒行之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54條綜合評定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